新故鄉動員令》匠藝傳承 帶領11學員蓋會呼吸的房子

新竹縣文化局辦理「國寶級瓦作匠師傅明光傳習計畫」,傅明光(右)親自面試錄取11人,學員陳順添(左)代表奉茶拜師。(羅浚濱攝)
新竹縣文化局辦理「國寶級瓦作匠師傅明光傳習計畫」,傅明光(右)親自面試錄取11人,學員陳順添(左)代表奉茶拜師。(羅浚濱攝)

竹北市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待修的10號傳統建築,去年底由傅明光司阜帶領11名學員修復,傅示範瓦作各項技術,傳承不鋪設防水毯,屋頂整體能有效排水、屋面能自然通風的傳統工法,讓計畫主持人鍾心怡開心說「我們在學蓋會呼吸的房子!」

新竹縣文化局去年12月3日1辦理「國寶級瓦作匠師傅明光傳習計畫」,傅明光親自面試錄取11名年輕學員,期勉發揮「專心、細心、耐心」的匠藝精神,每周六到新瓦屋教學。

首先是拆掉屋頂,傅明光要求學員在拆除過程中,觀察瓦作屋頂漏水原因,思考解決方式,避免發生同樣錯誤。同時,屋頂瓦作會因新作和修復而有部分差異,都要視現況做調整。拆除屋頂後,傅明光再帶領學員釘屋被兩側的桁木,客語稱「釘桷仔皮」,而後左右牆尖用水泥封牆路,除防雨外也能避免白蟻等鳥蟲侵入破壞桁木。

接著是「釘滴水板」,即在兩側屋簷前施作封簷板,側面封簷板客語稱為「釘飄風」,都是避免雨水滲入造成桁木受潮的工法。做屋脊和鋪瓦時,傅明光以5片瓦疊為1層,其上再加磚塊,砌上水泥做成屋脊,讓學員們見識到傳統工藝的精妙。

計畫協同主持人劉敏耀說,目前修復傳統建築的屋脊,都直接用磚頭施作,磚頭較厚但縫隙較大,很容易滲水,瓦片有韌性,斷水功能好,就算第1層瓦片破裂滲水,到第2層就能阻絕。

傅明光指導學員在屋脊兩側做出瓦口和邊帶,隨手就能用鏝刀將瓦片敲成適合大小,做出瓦路和瓦舌後,在桁木間鋪設尺磚並釘上鐵釘固定,施作難度最高的鋪瓦。

鍾心怡說,傅明光司阜曾有磚廠工作經驗,可以很快分類,挑出適合的瓦片做「仰瓦」和「伏瓦」,先在平磚砌上水泥後鋪仰瓦,調好仰瓦間距,用押尺加壓固定,在完成兩排仰瓦之間,拌上水泥鋪設伏瓦。

傅明光熟練到1次可鋪4片瓦,逐一用手調整距離,若有鬆動的伏瓦即再加水泥固定,並拿水壺從屋頂倒水,看水流在仰瓦流動是否順暢。他說,若水流偏一側,日後就容易成為漏水點。

傅明光指揮2名學員拿1條長線從在屋頂到屋簷拉直,他用押尺量測調整水平,確定鋪好的1排瓦沒有任何歪斜後,便在伏瓦兩側封上水泥。

在修復過程中,傅明光傳授發現有瓦片破損的更換技法,將傳統「做中學」的瓦作工藝,無私全部傳授給年輕人。劉敏耀指出,目前修復傳統建築屋頂是用灰泥故苫背層,鋪上防水毯後再鋪瓦片,空氣被阻絕不透氣,室內易悶熱,且防水毯久了會破,有時很難找到漏水點,苫背層久了也會裂化,一般10多年就會出現漏水問題。

傅明光傳授的瓦作工藝,不用防水毯,房子通風透氣,並且不易發生漏水問題,施作要非常細膩,學員們1天只能做2到3排瓦作,5月13日全部完工,讓這棟建築榮光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