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運動教育 陳萩慈、陳劭瑋談素養體育教學

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節目邀請兩位體育老師,分別是松山高中的陳萩慈,擅長田徑短距、現在也跨域鐵人三項、馬拉松等項目,還有新竹高中的陳劭瑋,專長是籃球,到節目上來分享108課綱下強調「素養」的體育教學。

他們解釋,108課綱所謂的素養,相較於過去重視的知識,更多的是態度、學科和生活的連結,讓學生透過實作來解決問題,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體育課程中的素養又有分成強調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核心素養」,以及重視動機、信心、身體能力與知識理解的「身體素養」。

何謂素養體育教學

「情境跟脈絡化的設計是關鍵,第一線老師的責任就是要進行操作,想辦法讓學生可以理解素養教育的重點。」兩位老師坦承,了解素養教學的宗旨之後,要如何進行教學才是真正的難處。

陳萩慈解釋,以往的教學模式比較注重「技能疊加」,例如教學生帶球上籃,會將各項步驟分解並反覆練習,甚至以動作流暢、標準度做為評量標準,結果是學生看似學會上籃,卻不一定能夠在真正的比賽中用得上,因為比賽的不確定因素太多,而且學生並未將上籃與比賽做出連結。

到了素養教學的層次就更為提升,上籃的目的是能夠得分、是比賽獲勝,所以學生必須先處在比賽的情境脈絡、透過實際的比賽經驗、發現問題並主動嘗試解決例如試圖得分但遭遇困難,老師這時才會提供援助像是提供上籃技巧、戰術應用等。陳劭瑋也指出,他自己之前在教國小生的時候,就會用遊戲來啟發學生的動機與興趣,後來他也將這樣的經驗延伸與後來的素養體育教學方式結合。

素養體育課程的挑戰與解方

「不斷的去挑戰現況、用創意來做出更多的變化!」面對現實的困境,陳劭瑋認為,在上課前可以多花一點時間來設計課程,必要時甚至連教材都要自行改良,不要被現有的設備所限制住。

聊到新課綱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呢?陳萩慈認為,對於課程設計跟課綱的詮釋不一致,因為課綱比較抽象,而且與過去學習上體育課的經驗、教師在師資培育課程的經驗等都有所不同。陳劭瑋也表示,老師跟學生是互為主體,素養教學因為學習的層次更高,教學也會更花時間,但是分配到體育課的時間還是一樣多,所以課程內容就變相得更要壓縮。

至於其它國家又是如何面對素養體育教學的呢?陳劭瑋笑說,像是自己近幾年的興趣是滑雪,但國內缺乏相關場地,但他2017年有參加在義大利舉辦的國際體育研討會,世界各國的體育老師齊聚一堂,在那邊就可以學到每個國家上體育課的方式,當時就有位老師分享自己上滑雪課時面臨類似困境,但他卻將教材轉化、用板子配滾輪加上斜坡,成功讓學生突破場地限制、學到滑雪的精隨。

體育教學常見的錯誤與修正

「素養體育真正的重點是,將體育教學做有意義的串連與整合,而並非只是個別運動的概念與技巧!」兩位老師指出,概念轉移、技能整合以及情境學習是素養體育的重點。

「無法概念遷移」是素養體育常見的錯誤之一。陳劭瑋舉例,一樣有陣地攻守概念的籃球、足球、手球等,可能都有快攻概念,不過有些的體育老師會在上籃球的時候講過一遍快攻,等到課程換成足球時再講一次;他認為,老師的工作應該更著重在刺激鼓勵學生,將快攻這個在籃球課學過的概念轉移到不同的領域,這樣學生才算是真正的學會「快攻」。

陳劭瑋也提供一個技巧,像是在上籃球的快攻課時可以拿足球當教材,暗示學生同樣的概念是可以跨越運動來使用的。很多老師都認為在上籃球課就只能用籃球,但如果連老師都被這樣的思維限制,那學生在籃球課上學到的東西也就自然的難以脫離籃球以外的運動項目來做使用。陳萩慈也指出,身體素養的概念希望能夠將技能整合,如果在課程中過度著重單一技能的培養,反而有礙於落實身體素養的實踐。

此外,體育課例如籃球課如果沒有情境化、只是單一的技能訓練,技能就不一定能在比賽中發揮,所以從課程中就應該讓學生實際體驗比賽的狀況,比賽經驗與投籃技能融合,才能創造出真正實用的技巧。陳萩慈笑說,有時候也可以用「修正式的情境」,例如籃球一般五對五,但老師可以刻意將比賽的人數縮減,或者是規定兩隊人數不對稱等不同的局勢,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

體育素養該如何評量?

「離開學校後,還是要持續從事規律運動,讓學生學會自己規劃運動表現的進步方式!」陳萩慈表示,身體素養的核心概念其實就是「身體的旅程」。

素養體育又該如何評量呢?陳劭瑋表示,以往只用分數評定,但現在要結合量化與質性,採用區間式的評量而非分數,並把學生的表現轉化成文字敘述,可以讓老師重新檢視學生的進度,也讓學生更了解自己該如何才能做得更好。陳萩慈也提到,老師可以提供技能訓練、規則理解,但學生總會離開老師的,課後的實踐是長時間的旅程,老師應該要帶著學生來做出屬於自己的評量,培養健康、營養、常運動的身體習慣。

「老師要相信這些學生,也要相信自己的教學。」兩位老師都認為,身為教育者,課綱必須不斷修改,因為學生一直在變,而教育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

陳劭瑋回想,他在上排球課的時候遇到一位學生手部肌肉萎縮,不方便進行接球,以往的作法可能就會讓這位學生在一旁休息或是擔任裁判,他的做法就是改用氣球或是比較輕巧的韻律球,設計課程與教學方式要因應學生的狀況來做出改變,而不是放棄無法納入現有教材的學生。

談到未來展望,陳劭瑋笑說,希望能與國內外姊妹校合作推廣滑雪,讓滑雪課程能夠被更多學生體驗進而喜愛;陳萩慈希望能透過教育對學生們的生活留下長遠的影響,不只要讓孩子喜歡上體育課,甚至在出社會、與家庭的互動等不同的場域、人生階段也都能夠有所收穫。

(記者陳軒北、曾荃鈺 臺中採訪報導)
更多精彩的內容,請鎖定本週日 9/20 下午1點 全國廣播FM106.1《空中荃運會》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