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延遲消退 小心膽道閉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嬰兒膽道閉鎖發生率全世界第二高,每年約有30至40名新病例被發現。醫師表示,一般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相當常見,膚色呈亮黃色,常於出生後第2至3天出現,第4至5天達高峰,第7至10天逐漸下降,約2周後逐漸消失;哺餵母乳的嬰兒黃疸期可能較長,但黃疸指數不致升太高。因此,若3、4周黃疸仍延遲不退,有部分嬰兒可能患有膽道閉鎖,造成病理性黃疸,必須抽血檢查。

寶寶出生60天內 仔細觀察皮膚及大便顏色
成大醫院小兒腸胃科陳緯哲醫師指出,膽道閉鎖的寶寶常被誤以為是母乳性黃疸,若延誤診斷及治療,很容易會造成肝硬化,甚至面臨早期換肝。

1個月大的女嬰接受疫苗注射時,被診所醫師發現有延遲性黃疸,轉診到成大醫院,抽血檢查發現女嬰直接型膽色素與總膽色素比值大於20%,住院接受腹部超音波與核磁共振膽道攝影檢查,確診為膽道閉鎖,女嬰手術後恢復良好。

陳緯哲表示,寶寶出生後60天內除應仔細觀察皮膚及大便顏色,但要日光下或白色燈光下觀察,如果皮膚呈現暗黃色、眼白變黃,更要仔細觀察大便顏色。

膽汁鬱積肝內易肝硬化 甚至面臨早期換肝
當檢查確認診斷為膽道閉鎖,就會安排葛西手術進行治療,將肝門處已纖維化的膽管及萎縮的膽囊去除,使膽汁可流通至肝外,再取一段小腸直接與含有細小膽管的肝門處吻合,以便接納排放出的膽汁。

陳緯哲指出,膽道閉鎖宜在出生45天內完成診斷,原則上在60天以內完成手術,愈早愈好。若延遲治療,手術後膽汁順利排出的機率會下降,而膽汁鬱積肝內,很容易會造成肝硬化,甚至面臨早期換肝。

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
罕見!闖我空域 共機廣播回話
若仍沒大雨「真的要缺水了」
妻意外抓包 名醫老公性侵病患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水痘就是帶狀皰疹 傳染力更勝新冠肺炎
眼藥水越點越沒效?其實「它」才能舒緩乾眼
8成國人「鋅」情不好!這些毛病原來出自營養沒吃夠
男性蟲蟲危機致不孕 多管齊下最有效
睡前吃甜食放鬆心情?醫師曝:卻讓心臟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