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打破數據壟斷 支付巨頭折翼

旺報【記者梁世煌】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下稱人行)在8月初下發通知,要求大陸第三方支付業者未來的網路支付業務都要要通過網聯平台處理,這個訊息不僅意味著大陸第三方支付業者的套利交易將被終結,更重要的是,人行此舉意在打破市場上「數據壟斷」的局面,藉由網聯收編各類交易數據,過去各家獨霸一方的第三方支付業者「擁數據而自重」的現象將成歷史。 細看人行在8月4日發布的《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方支付業者受理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都要經過網聯平台處理。 直連銀行 官方難監管 眾所周知,在沒有網聯平台之前,大陸的第三方支付均與個別銀行採一對一的「直連模式」,這種模式避開了官方清算系統的監管,不論是訊息流或資金流,均掌握在支付業者手中,包括人行在內的監管層均無法具體掌握這些交易數據。 因此,網聯平台的出現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人行通體網聯平台就可以掌握資金交易數據,對於有關部門反洗錢、防範非法套利的監測,將更為有利。 不過,從人行成立網聯的時機來看,「收編」支付業者手中的大數據,讓消費金融大數據為國家金融安全服務,恐怕才是人行推出網聯的一個重要原因。 移動電商 用戶規模大 事實上,人行從未放棄過對支付機構的監管,但直到現在,才真正具體強化其監管力度。主要原因就在於,近幾年大陸消費市場出現的一個巨大變化,就是移動電商的崛起。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從PC(個人電腦)到移動設備的流量轉移,智慧手機則讓移動支付迅速升溫。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下,支付寶與微信以不分伯仲的地位,先後成為大陸的支付巨頭,共同占據第三方移動支付高達9成的市占率。 在支付寶與微信擴張下,目前大陸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到33兆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網上零售總額就突破5兆元。從使用人口看,截至2017年6月,大陸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已經達到5.11億,使用比例高68.0%。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模達到5.02億,線下場景使用規模相當龐大,4.63億網民在線下消費時使用手機進行支付。 數據寡頭 迫央媽動手 在此情況下,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已經憑藉如此龐大的用戶規模,攫取了好幾年的市場紅利,客戶的數據資料更是理所當然的據為己有,而隨著產品線的開發,大量的數據資料不斷累積,客觀上便可能會產生「數據寡頭」的現象,人行此時出台網聯平台,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打破這種數據壟斷的不公平現象。 此外,相較於其他傳統行業,在技術上,數據壟斷比技術壟斷更難突破,對市場更加容易產生所謂的「數位鴻溝」的問題,進而形成「訊息孤島」。而金融數據的運用與發展依賴於大數據的累積,一旦形成「訊息孤島」,將不利於相關行業的發展,大陸監管層決定插手這些大數據資料,其實也具有防患未然的用意。 網聯平台 衝擊待觀察 至於明年6月網聯平台上路之後,大陸的第三方支付會出現什麼變化?目前斷言還言之過早,但可以預料的是,由於擁有絕對數量的大數據資料庫,大型的支付業者如支付寶及微信支付,其所受的衝擊將遠較一般中小型支付業者為大,屆時大陸的支付生態會不會出現重大變化,值得加以觀察。 其次,過去大陸的金融清算平台只有銀聯一家,網聯出現之後,將使大陸清算平台由銀聯一家獨大變為多頭競爭的局面,網聯與銀聯未來在支付清算平台的角色要如何分工?也將會是大陸監管層後續要思考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