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政策搬石頭砸腳 產業怨聲載道

工商時報【杜蕙蓉】 台灣俚語有句話叫「三八假賢惠」,綜觀生技產業一連串的事件,不管是一例一休、技轉案、稅率或保健食品的TQF認證,看起來都是政府搬石頭砸腳,讓民間產業怨聲載道,對政府的「假會」真的很無言! 依穀類研究所進行分析,過去保健食品外銷與成長幅度遠高於內銷市場,從2006年開始,保健食品產值平均年成長率約9%,但2011年塑化劑事件後,保健食品產值成長率降至約5%;頂新等食安事件後生產工廠GMP制度改為TQF,造成產品出口證明的通關障礙。 由於欠缺GMP認證無法出口,大江生醫去年營收20億元中,大陸的業績貢獻大於台灣,但該公司從台灣出口的面膜金額占全台灣9%,膠囊保健食品占14%,非膠囊定劑更高占25%,看到這樣的數據,不知道政府是覺得大江很棒,還是檢討自己成為阻礙產業發展的元凶。 稅率也是一樣,每年都有生技產業的員工變成「賣身奴」,叫苦連天,也多方陳情認為國內很多稅率和股票買賣限制非常不合理。中裕執行長張念原認為,在美國員工認股只要向主管機關預先申報,就可以按約定處分,不會有內線問題,主管機關只要照著學即可,不理解為何台灣一直不做,就任由問題一直存在。 技轉和一例一休就更不用說了,生技是新創產業,為了打世界盃,常常都要和國外連結,但時差卻會讓上班時間出現落差,而一例一休就造成企業和員工間的心結;技轉則是讓學研單位更畏縮,產業發展更辛苦。 面對這種窘境,政府的「學半套」,不會裝會的心態,才真的是讓產業走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