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3大理由 中嘉案不宜再拖

工商時報【文╱林淑惠、張志榮】 中嘉出售案歷經6年、3次交易都不成功,能否在這次成局?持續受到市場關注。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有3大理由,中嘉出售案,不宜再拖延過久。 首先,從台灣投資環境來看,中嘉案一直是最近幾年外資投資台灣的重要觀察指標,過去3次交易無寂而終、與「民粹」卡關脫離不了關係,外資圈談到這個案子,甚至譏為國際私募基金界「笑話範本」,已嚴重影響台灣在外資對台投資的形象。 再者,全球產業趨勢積極走向「新匯流」時代,「大者恆大」的產業生態已經來臨,台灣更不能置身事外,對於有利於產業匯流發展的併購案,NCC宜以鼓勵取代禁止, 第三、過去審查案,充斥著「看起來合法或看起來不合法」的諸多爭議,對於台灣是法治國家是一大傷害,主管機關宜依法論法。 據了解,賣家MBK為了避免這次審議過程拖延過久,對於「提親」的買家事先做了篩選,不但排除陸資、私募基金色彩、還要避免黨政軍爭議,並以本土業者為優先。 大豐是國內第一家上市櫃的有線電視業者,同樣是上市櫃公司的台數科之前併購東森電視時,因為「一張股票」卡關、造成併購案最後在NCC審議不過。據了解,大豐電為避開黨政軍,團隊組合將以個人資金方式出手,而其所組的團隊都是本土企業,並跨不同產業,希望迎合政府鼓勵跨業發展匯流趨勢。 中嘉出售案歷經旺中、頂新及大摩3個買家,審查時間超過6年之久,大股東MBK更加急於出售,但近來北都及全國「再開殺戒」,台北市甚至出現年繳1,500元低價,中嘉及凱擘都中槍,不得不在部分經營區低價回應,也使得大型MSO(有線電視系統台)面臨獲利壓力,加上MOD搶頻道上架擴張版圖,中嘉出售行情傳出價格掉落不少。 大摩與遠傳合作併購中嘉的交易金額還有745億元,近來中嘉出售案傳出6字頭,甚至不到600億元的行情,市場人士分析,價格成為目前買賣雙方協商的重點,也是大豐能否順利出手的關鍵,後面更重要的是,要過NCC、投審會、公平會這3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