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基金非分潤 建合理機制仍遙遠
產學界談「媒體議價」談了近兩年,去年數位發展部成立後,媒體、數位平台才展開正式會談,終於在今年獲得Google的回應,推出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挹注媒體產業更多資源。不過,「提供基金」與「媒體分潤」終究不同,接下來政府如何促成媒體、數位平台談出合適的媒體分潤機制,恐怕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市場調查機構Accenture調查,全台灣有百分之八十一的新聞讀者透過網路或社群媒體獲得新聞資訊,網路瀏覽已經成為民眾獲取新聞的主要方式。雖然各網路新聞瀏覽量愈來愈大,但媒體經營環境卻面臨更多挑戰,為什麼?
首先,在數位廣告買賣制度上,數位平台採用的是「程序化廣告購買」,機制不透明,媒體業無法直接決定廣告價格,使得媒體廣告收入直直下滑。
其次,許多民眾靠搜尋引擎尋找新聞,然而,數位平台的演算法也是黑箱,讓許多重要新聞內容無法在第一時間進入民眾眼簾,許多重要議題被深埋在網路文字海之中,影響民眾「知」的權利。
以上兩項原因,讓台灣媒體產業經營環境愈來愈險峻,並直接反映在媒體營收上。根據文化部「數位平台對出版業新聞媒體之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近五年間,雜誌出版品收入衰退約百分之廿、雜誌廣告收入下滑近百分之八十,近十年報紙營收甚至一路減少將近百分之五十。
台灣各大媒體從廿年前就開始著手準備數位轉型,面臨如今的困境,不是媒體不努力,是遊戲規則全掌握在數位平台手上,從數位廣告收入、新聞搜尋演算法都掌握在數位平台手上,沒有一個定律、沒有一個規則,台灣媒體無所適從,產業遊戲規則遭破壞殆盡。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甚至全球媒體產學界都積極討論媒體議價的原因,產學界一致認同數位巨擘必須在媒體議價上做出合理的說明、給予合理的分潤,也應要對新聞搜尋演算法有明確說明,才能建立合理的遊戲機制,恢復產業秩序。
Google如今跨出第一步,推出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但既沒改變產業遊戲規則,也沒改變問題日益嚴重的數位平台與媒體生態,長此以往,媒體產業面對的困境只會更嚴峻。政府若不重新改變產業遊戲規則,導致監督政府的媒體第四權無法存活,這不只是媒體產業的劫難,也終將重傷民主社會。
更多udn報導
明仁會百名旗袍辣妹「身高計費」 站3.5小時行情曝網驚:好廉價
斡旋價幾乎等於開價 他崩潰:給房仲服務費是心酸的嗎?
好市多驚見販售這一神機 他佩服:只有日本能超越日本
20像40歲!木村光希太顯老 黑歷史被翻出網看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