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營建法規漏洞多 遲早再爆塌陷案
台北市「基泰大直」塌陷案震撼各界,建商施工不當成眾矢之的,但諸多法令不完備,讓建商能遊走在「遊戲規則」之間鑽法律漏洞,也讓損鄰事件層出不窮,尤其各縣市都大力推動都更,建案工地比鄰民宅又比比皆是,建商或許有錯,但不補足制度面漏洞,下一個塌陷案遲早爆發。
大直塌陷案附近居民,老早就反映家裡牆壁出現裂縫、滲水,甚至有人直指門窗關不好,且愈來愈明顯,居民之苦,卻被都發局幾張公文打回票,也難怪在居民眼中,市府偏袒建商、求助無門。
但細看「台北市建築施工損鄰事件爭議處理規則」,開始施工後,若周邊住戶有反映損鄰,可以向建管處反映,由公權力要求建商找他們建築師或專任技師調查,提出安全證明,才能繼續施工。但問題在於建商自己找技師調查鑑定,缺乏公正第三方專業佐證,現行體制豈不是放任球員兼裁判?
另一個被詬病的制度問題就是法令規章給了開發商投機空間,好比北市規定地下層開挖十二公尺需審查建築結構,這次基泰用開挖十一點九五公尺巧妙避開審查,即為顯例。
再看看環保署時代二○一八年大幅放寬住宅、商業大樓的環評高度,一律規範樓高一百廿公尺以上才須環評,但台北市府統計,近四年來新申請的高樓建照案,許多樓高都是一一九、一一九點五公尺,逼近環評標準卻不會超過,連北市府的納骨塔開發案也試圖以此來避開環評的面積標準。
這些讓漏洞百出的遊戲規則,對有心機的業者來說,自然是有法律漏洞就鑽,對為官者而言,也是迴避施政障礙的巧門,若一再視若無睹,不只公權力受損,對成天喊著要守護市民的政治人物來說,更是極為諷刺。
更多udn報導
大直民宅傾斜下陷!他好奇「地質最好縣市在哪?」 網熱議意外曝正解
家庭月收入11.5萬喊「不夠用」 他吐心聲:以為自己薪水很高
超商麵包「茉窨」是什麼?內行人解釋其意 網友直呼:長知識
北市大直民宅陷落「二樓變一樓」 藝人卻最愛買大直?原因曝光
看更多相關新聞
大直街基泰建設建案施工致民宅塌陷 北檢分案偵辦
對大直住戶塌陷「感到不忍」 陳建仁:需中央配合會全力以赴
基泰發「合建意向書」 里長回應住戶心聲
王鴻薇按鈴告發基泰建設 組6人專案律師團挺受災戶
大直公寓下陷「連續壁」是啥 內行解答 一票人歪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