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南院放下身段 期待遊客關愛

故宮南院「故宮亞洲藝術節」第一發印度月9月30日登場,故宮院長林正儀(後排右至左)、副縣長吳芳銘、印度台北協會會長史達仁等人共同舉行開幕式。(呂妍庭攝)

中國時報【呂妍庭】 故宮南院開館營運快2年,在全民免費入館措施結束後,遊客量始終拉不上來,就連今年初展出上百件日本珍貴文物的《日本美術之最展》,3個月展期不到10萬人次參觀,讓故宮博物院有些顏面無光,近期南院接連推出結合數位多媒體的《王得祿特展》,以及走全民參與路線的「亞洲藝術節」,顯露出南院欲跳脫以往故宮予人不易親近的距離感,借助活潑、雅俗共賞的活動,吸引民眾走進博物館裡。 平日來客數僅千人 南院2015年底開館營運至今,去年參觀人數有148萬7250人次,平均每月入館參觀人數約12萬人次,但今年1到8月只剩75萬人次,每月平均約9萬人次,換算假日3000到4000人次,平日更只剩1000到2000人次,除非有團體預約或學生戶外教學,南院大廳經常空盪盪,遊客量比起開館初期,幾乎腰斬。 開館前半年,免費入館優惠確實替南院衝高不少旅客人次,如今過了賞味期,回歸常態,相信故宮早有心理準備,只是南院畢竟不如本院,光是交通運輸條件就大輸本院,既然地理位置無法克服,文物館藏內容又缺乏吸引力,如何突破瓶頸,南院早傷神多時。 既要強調地方連結,又要有國際級博物館的高度,從《王得祿特展》到《亞洲藝術節》活動規畫,不難看出故宮在非傳統博物館人的院長林正儀帶領下,南院為吸引遊客上門,開發新客源,營運模式不得不有所創新,欲藉此讓低迷的參觀人數有所成長,克服地域限制障礙。 營運模式有所創新 如同南院處長盧慶榮觀察到的,南院不是沒有遊客,只是願意買票入館的人有限,既然南院和地方有強烈的相互依存關係,辦活動或許是個橋梁、媒介,只是入館人數增加有沒有望?活動是否淪為叫好不叫座?就看民眾買不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