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打疫苗也能「得來速」?這些新點子一解醫療資源不足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下,多國正面臨著病床供不應求、疫苗施打場地不足的危機,而來自世界各地的「行動醫療站」將如何為醫療服務提供新的接觸點 (touch points) ,提高醫療資源的彈性供給?

世界共同開發的 CURA 開源計畫

CURA 設計概念,將貨櫃改造成獨立加護病房空間。圖片來源:Cura Pods
CURA 設計概念,將貨櫃改造成獨立加護病房空間。圖片來源:Cura Pods

去年,CRA 設計公司集結了建築師、工程師、軍事專業、以及醫療工作者,打造了CURA 行動醫療站藍圖。CURA的設計概念,是將空貨櫃改造成加護病房(ICU) ,意在有效紓解各地超載的病房需求,第一個CURA原型在義大利圖靈實施,是歐洲疫情爆發之始的重災區。

圖片來源:Cura Pods
圖片來源:Cura Pods
每個 CURA 行動醫療站皆可獨立運作,也可透過充氣式的結構相聯通。圖片來源:Cura Pods
每個 CURA 行動醫療站皆可獨立運作,也可透過充氣式的結構相聯通。圖片來源:Cura Pods

CURA 行動醫療站除了可以像搭建帳篷一般快速建造(quick-to-deploy),也備有齊全的醫療系統和無菌空間,使病患與醫護人員擁有安全的治療環境。

秉持開源設計精神,CURA 計畫由世界經濟論壇(WEF)與義大利裕信銀行 (UniCredit) 資助,讓全世界有需要的團隊都能參與使用、優化行動醫療站的設計。比如丹麥兩間物聯網新創 Seluxit 和 Onomondo 提供了中央管控 SLX Porcupine 微型電腦系統與全球互聯網的技術,讓疫情變化資訊能即時被監控及運用。CURA的共享共創概念與各界合作成果,加速了醫療創新的過程。

全球各地醫療社群採取 CURA 開源設計,在社群上分享各自搭建的行動醫療站。圖片來源:CURA Pinterest Board
全球各地醫療社群採取 CURA 開源設計,在社群上分享各自搭建的行動醫療站。圖片來源:CURA Pinterest Board

行動快篩檢測 / 疫苗施打處

圖片來源:CannonDesign Covid Shield
圖片來源:CannonDesign Covid Shield

快篩檢測上,除了保護受檢民眾與篩檢人員的安全,防疫知識的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環。CannonDesign 提出了 Covid Shield 隔離快篩檢測站的概念,除降低最小接觸面積,能在檢測後快速清潔供下一人使用;檢測站上的透明印花設計,提供衛教宣導的版面,讓等待的民眾能更了解防疫措施。

隔離防疫站除了提供安全篩檢環境,更兼具衛教作用。圖片來源:CannonDesign Covid Shield
隔離防疫站除了提供安全篩檢環境,更兼具衛教作用。圖片來源:CannonDesign Covid Shield

義大利建築師 Stefeno Boeru 則設計了以木樁和防水布料搭建而成的圓形防疫帳篷,準備設置在義大利的廣場上,提供來往的民眾進行疫苗施打。各個防疫帳篷裝設太陽能板屋頂,力求供電達到自給自足,並且能夠輕易在城市間巡迴移動。

印度飛利浦遠程加護病房 (Tele-mobile ICU)

印度作為全球第二人口數,也是全球第五代重度疫情國家,使其醫療系統難以負擔大量爆發的感染人口。醫療技術公司飛利浦 Philips 與首都新德里醫療機構合作打造行動加護病房站 (Mobile ICU) 以及遠端重症指揮中心 (Tele-critical care command center)。每5個指揮中心能管理700座行動加護病房站,讓醫療人員的集中監控大量病患病情,即時反應。

未來提案快速疫苗施打車道

最創新的設計,莫過於美國 NBBJ 建築公司提出的疫苗施打車道(drive-through clinics)點子。突破傳統醫院封閉空間的限制,NBBJ 建築師們思考最便捷的流線,便是如快食店取餐的快速車道,讓民眾能開著車輛進行疫苗施打。該設計概念因考量開放式空間的衛生、以及有別於小型醫療站的空間考量,尚在規劃階段,未來有望能夠實現。

各式行動醫療站的設計概念提出,反映了因疫情產生的醫療供需不平衡現象,也展現了醫療領域與建築、工程、軍事跨界合作的更多可能性。期望這些醫療計畫能夠突破傳統醫院的限制,為未來醫療挑戰提供新解法。

更多FC未來商務文章
自動駕駛掃描車的人性化應用,4 大情境打造智慧城市
做業務更要經營社群!打破地域限制的「社群銷售」你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