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行症頭就來:認床、長痘、便秘 你有嗎?

一旅行症頭就來:認床、長痘、便秘 你有嗎?

長途旅行「機」車勞頓,座位窄小、壓力頻生、時差惱人、疲憊不堪,外國新食物有的還真難以下嚥,在在都考驗身心耐力。以下是夏季海外長程旅遊常見的身體異狀,提醒您務必應對並防範,保持健康。

一、假期便秘(vacation constipation)

上路後,如廁習慣改變,甚至好幾天沒排便,引起不適。原因可能是:

飲食不當,膳食纖維與水分的攝取減少。多喝水、多吃蔬果可改善。

作息亂調,遲睡晚起,誤了平常喜歡的晨間運動。嘗試重塑日常生活節奏,若慣於早上排便,請依循在家的常規飲食和運動。

時差。在不同時區快速移動,人體生理時鐘無法適應當地晝夜節律,要幾天才能調整。

「安全如廁症候群」(safe toilet syndrome)發作。置身不熟悉的新環境,或因陌生人於周遭「環伺」,有些旅客無法輕鬆上洗手間,而拼命忍住,譬如怯於在機艙、機場和旅館的公廁排便,進一步破壞日常生活步調。也因此,想要方便,該上就上,千萬別忍。

二、腿、腳或手腫脹

搭機、船、車,途中長時間久坐不動,下肢血液無法回流心臟而鬱積小腿,靜脈內壓增加,管壁失去彈性,易造成靜脈曲張。靜脈循環的動力部份來自小腿後肌收縮,長程搭機久坐,血液流速減緩,嚴重的話會導致雙下肢「深層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亦稱深部靜脈栓塞),出現局部紅紫、腫脹、疼痛甚或無法步行症狀,而一旦下機幾小時或數天後血栓剝落,隨著血液流經右心室到達肺動脈,就形成致命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常人搭機,發生深層靜脈血栓的風險很低,預防之道不外乎:

穿著寬鬆衣褲,能劃到靠走道座位最好,手提行李勿置於座位前下方,也方便屈伸腿部。

在座位上做些提起腳板、旋轉腳踝、提墊腳尖、抬腿等活動,強化小腿後肌泵送血液的作用。

避免飲酒(不願錯過客艙供應的酒類,享用些淡啤無妨)。喝足量的非酒精飲料或瓶裝水,促進血液循環。

久坐至多1小時,就須起身在客艙中走動,順便如廁。

★有深層靜脈血栓病史者,宜穿著防靜脈曲張的醫療級漸進式壓力彈性襪。

身體缺水和攝取過多鹽分也可能導致手腳腫脹。儘量吃清淡食物,多喝水。

三、肌膚起疹,顏面冒痘

從搭機途中,到抵達異鄉探索新事物期間,肌膚突然變異,乾澀脫皮、過敏、起了疹子,或臉龐冒出粉刺(未發炎的痤瘡)與痘痘(發炎的痤瘡)。原因可能是:天候變化,旅遊疲累肇致身心壓力,飲食改變而吃了油膩與刺激性食物,睡眠不足,環境髒污,誤用化妝或保養品。

先說長途飛行。客機高空定速巡航時,艙壓仍略低於平地大氣壓力,座艙空氣的溼度遠低於一般環境,乾燥程度不亞於沙漠。皮膚科醫師與旅遊達人建議,為減輕肌膚負擔,素顏搭機是最佳選擇,否則應以「緊鎖水分」的冬季保養方式對待肌膚,而旅行盥洗包須備妥適合個人膚質的臉部清潔、高效保溼與防曬產品,以及滋潤型護唇膏和護手霜。若不介意鄰客觀感,在座位上使用卸妝潔面布、敷個面膜,簡易省時。

很多人搭機途中難以入睡,體力為之耗損,影響後續旅程,如果手提行李塞得下,自備舒適的護頸頭枕,戴上蒸氣眼罩,有助入眠。

在目的地入住旅館,第一夜(甚或第二晚)同樣有睡不著或睡不好的困擾,除了時差使然,「認床」現象(或稱「初夜效應」,first-night effect)也是禍因。據科學界研究,初履異地,睡覺時大腦左半球會偵防威脅,人體半睡半醒,無法進入深層睡眠狀態,並推斷這乃人類攸關生存的演化遺緒。初夜效應難以消除,有些法子倒可緩解:

不怕折騰的話,攜帶自家慣用枕頭、毯子。氣味、形狀、質地你都熟悉,誘使大腦放鬆警戒,以為在家安眠。睡前洗個溫水澡也行。若畏聲光,關閉行動裝置,戴上耳罩和耳塞。

下榻住過的連鎖飯店。客房近似的內觀、舒適陳設與氛圍,會讓大腦感覺處於安全而熟悉的場所。

另一方面,旅館客房提供的香皂、沐浴劑、護膚乳液,不見得跟你的膚質相搭,少用為妙。

而出遊期間,到處細菌充斥,維持手部清潔,隨身的乾洗手凝膠不可或缺。

相關報導請見:

時差1小時要適應1天 5招解決疲倦症狀

搭飛機能戴耳塞? 六大疑問講清楚

飛機上敷面膜 皮膚一定保溼?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