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設備,面臨衰落危機

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 於2022年6月13日披露了最新的半導體行業預測,其中,用於半導體前段工序的設備投資額較2021年增預計長約20%,增至1090億美元(約人民幣7292.1億元,其中,2021年的實績為910億美元,約人民幣6087.9億元),如下圖1。

(圖片出自:business-journal)圖1:用於半導體前段工序的設備投資額推移表。

SEMI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jit Manocha先生表示:“正如我們最新發布的世界晶圓廠預測報告(SEMI World Fab Forecast Report)所示,全球前端晶圓廠設備支出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的門檻(約人民幣7000億元)。這一歷史性裡程碑(Mile Stone)為當前前所未有的行業增長劃上了一個驚嘆號!”

從上圖1的確可以看出,在2019年至2022年的三年間,前端半導體設備市場增長了兩倍左右。真是令人驚愕的增長率,而且僅前段工序的設備就超過了1000億美元(約人民幣7000億元),著實不可思議!

此處統計了十種前段工序設備,每種設備的出貨金額具體如何推移的呢?此外,各家企業的設備市佔率如何?以及日本企業的設備市佔率如何呢?

在本文中,筆者首先明確各類前段設備的出貨金額。其次,分析各類前段工序設備的出貨金額、各家企業的市佔率,同時明確日本企業市佔率較高、較低的設備。最後,指出日本半導體生產設備產業的問題點。

先說結論(同時也是問題點):就市場規模較大的前段工序設備而言,日本企業市佔率較低;日本整體的前段工序設備市佔率不高。莫非日本的半導體設備產業已經開始走上了衰敗之路?

各類前段工序設備的出貨金額推移

下圖2 是各類前段工序設備的出貨金額推移表。此處的檢測設備包括外觀檢測設備、線路(Pattern)檢測設備、掩膜(Mask)檢測設備。此外,清洗設備包括單片式清洗設備和批量(Batch)式清洗設備。

(圖片出自:business-journal)圖2:各類半導體前段工序設備的出貨金額推移。

我們再次看圖2,大部分前段工序設備在2000年前後的“IT泡沫”時達到峰值,在2008年的“雷曼沖擊”時出現下跌,自2018年的“存儲半導體泡沫”時開始下滑,2019年繼續下滑。

僅有曝光設備在2019年未曾出現下滑,原因如下:獨霸曝光設備市場的荷蘭ASML的價值180億日元(約人民幣10億元)的尖端EUV曝光量產設備在2018年前後開始出貨。

其次,從市場規模來看,曝光設備的出貨金額佔大部分份額;2015年干蝕刻(Dry Etching)設備規模首次達到最大份額。後來,在2019年,又被曝光設備超過。2020年以後,干蝕設備再次佔據最大份額。

2021年的排名如下,干蝕設備為189億美元(約人民幣1264億元)、曝光設備為164億美元(約人民幣1097億元)、檢測設備為139億美元(約人民幣930億元)、CVD設備為100億美元(約人民幣670億元)。四種前段工序設備的出貨金額都超過了100億美元,刷新了歷史記錄!

對半導體生產而言,微縮化技術極其重要。與該技術相關的曝光設備、干蝕設備的市場規模最大!此外,自2016年以來,受到NAND 3D化的影響,CVD設備的出貨金額也急劇增長。

各家企業在各類前段工序設備市場中的佔比、市場規模

下圖3是各家企業在各類前段設備中的市佔率、日本企業的市佔率、市場規模。可以看出,前段工序設備正在呈現“寡頭化”趨勢。比方說,呈現“一超+多強”現象的是如下企業和設備,“一超”為ASML的曝光設備,“多強”為東京電子(TEL)的塗覆顯影設備(Coater Developer),美國應用材料(AMAT)的PVD設備、美國KLA的外觀檢測設備和線路(Pattern)檢測設備等。

(圖片出自:business-journal)圖3:在半導體前段工序設備市場中,各家企業的市佔率、日本的市佔率、市場總規模(2021年)。

此外,“兩強+其他”的企業如下,“兩強”為AMAT和美國Lam Research(Lam)的CVD設備,“其他”為TEL和KOKUSAI的熱處理設備、AMAT和荏原製作所的CMP設備、日本SCREEN和TEL的批量式清洗設備、日本Lasertec和KLA的光罩檢測設備等。

由三家(甚至更多)企業構成的“混戰模式”主要如下,Lam、TEL、AMAT的干蝕設備、SCREEN、TEL、韓國SEMES、Lam的單片式清洗設備。但是,就干蝕設備而言,Lam處於絕對優勢,應該不會發生被對手超越的情況。但是,就單片式清洗設備而言,各廠家之間可能會出現顛覆性的變化。

日本企業佔比較高的設備和佔比較低的設備

日本企業佔比較高的設備主要有,塗覆顯影設備(Coater Developer)(91%)、熱處理設備(95%)、單片式清洗設備(61%)、批量式清洗設備(91%)、光罩檢測設備(44%)、測長SEM(69%)等。

在2020年之前,KAL的光罩檢測設備位居首位。然而,由於日本的Lasertec發布了EUV專用的光罩檢測設備,因此在2021年超過了KAL。就檢測設備整體而言,是KAL位居首位,可以說Lasertec已經“瓜分”了一部分KAL的市場份額。

那麼,從日本企業佔比較高的設備領域和市場規模來看,呈現以下特徵:在規模超1000億美元的市場中,日本企業的佔比並不高。換句話說,由歐美企業“瓜分”規模較大的市場蛋糕。

舉例來講,ASML的曝光設備(164億美元,約人民幣1097億元)、Lam和AMAT的干蝕設備(189億美元,約人民幣1264億元)、AMAT和Lam的CVD設備(1000億美元,約人民幣7000億元)、KAL和AMAT的外觀檢測設備(104億美元,約人民幣696億元)。

日本企業市佔率較高的設備市場規模多在50億美元(約人民幣335億元)以下。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日本企業在前段工序設備市場的佔比著實令人擔憂。

日本的前段工序設備行業堪憂

下圖4是各地區的前段工序設備佔比推移表。在2012年之前,日本和美國不相上下。在2013年前後,日本佔比下滑、且拉大與美國的差距。2021年,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市佔率如下:美國為40.8%、日本為25.5%、歐洲為22.8%、韓國為3.3%、中國為0.4%。以上結果讓筆者很是意外!

(圖片出自:business-journal)圖4:半導體前段工序所用設備的出貨金額和各地區的佔比推移(至2021年)。

由上圖可以看出,歐洲的市場份額幾乎全部由曝光設備廠家ASML的出貨金額所貢獻。ASML的一台曝光設備單價達到180億日元(近十億人民幣),2021年出貨42台,據預測今年(2022年)將出貨65台(甚至更多)。如此一來,2022年歐洲市佔率可能將超過日本。

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半導體產業佔全球約50%的份額,後來就一直下滑,在2017年下滑至7%(如下圖5)。市佔率一旦下滑,就陷入了“持續下滑的旋渦”、無法自拔,很難再次翻身。

(圖片出自:business-journal)圖5:各地區半導體銷售額佔比推移(至2017年)。

強大的日本“半導體生產設備”瀕臨危機

即使日本政府吸引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赴日建廠、對鎂光廣島工廠和鎧俠四日市工廠進行資金補助,也無法挽回日本半導體的市佔率。

雖然日本的半導體產業瀕臨衰落的危機,但日本的設備和材料依然極具競爭力。日本的前段工序設備佔比自2013年就開始不斷下滑。照此發展下去,日本的半導體生產設備產業將會“重蹈”日本半導體產業的“覆轍”。

2021年6月1日,筆者被日本眾議院邀請為行業專家發表演講時,提出了應該“讓強者更強”的觀點!然而,原本以為很強的日本前段工序設備產業正走向衰落。

日本政府於2022年6月17日決定對TSMC、索尼、電裝在日本熊本縣建設的半導體工廠,最大給與4760億日元(約人民幣233億元)的補助(日本經濟新聞,6月17日版)。但是,筆者認為政府不應該給與如此巨額的補助。如果日本的設備和材料失去競爭力,日本企業在世界上將無立足之地。筆者認為日本政府亟需強化的不是早已經衰敗的半導體元件本身,而應該盡快強化半導體生產設備和相關材料。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作者:湯之上隆,36氪經授權發布。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