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腦炎又新增 2 名案例!發病後致死率 30 %、40 歲以上成人要注意

2020 年雖然登革熱、腸病毒都沒有進入流行狀態,但日本腦炎反而是最明顯流行期,上週(8/2~8/8)又新增 2 名個案,分別居住在南投縣埔里鎮、屏東縣屏東市;目前 2020 年累積個案已經來到 21 例,等於 2019 年全年的通報個案,疾病管制署提醒,現在已經出現零星病例,未來一週各縣市都有感染的風險。

日本腦炎主要是藉由三斑家蚊、白線斑蚊等病媒蚊的叮咬來傳播感染,在台灣,每年 5~10 月為流行季節,6~7 月是流行高峰,各縣市多曾出現散發病例,很少有群聚個案,但以 40 歲以上的成人感染為多,不過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

而這次新增的 2 名個案,發病日分別是 7 月 23 日、7 月 28 日,而居住地或活動地均有豬舍、鴿舍或水稻田等高風險場所。但病媒蚊的飛行能力很好,半徑 3 公里以內可能都要特別注意,即使居住地附近沒有這些高風險場所,出門時也要注意防蚊措施。

日本腦炎感染

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通常一開始出現非特異性症狀,如發燒、腹瀉、頭痛或嘔吐等;但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腦炎。

症狀輕微者的臨床表現為無菌性腦膜炎或不明原因發燒,嚴重者則出現意識狀態改變、全身無力、高燒、局部神經障礙(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運動障礙、帕金森氏症候群(面具樣臉、齒輪狀僵直、舞蹈手足徐動症)、神智不清、對人時地不能辨別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發病後的日本腦炎的致死率約20%至30%,存活病例中,約30%至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其產生的神經性後遺症包括不正常肌張力、語言障礙、運動肌無力、腦神經及錐體外系統異常的神經功能缺損等。精神性後遺症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智力不足則常發生在小孩。

雖然小時候大部分人都有打過日本腦炎的疫苗,但隨著年紀增長,疫苗效果會慢慢減退,所以 40 歲左右的成年人不容易發病,但一發病通常都會比較嚴重。

疾管署也提醒大家,如果自己身處在比較高風險的環境,或是免疫力比較差的人,可以去補打成人的日本腦炎疫苗,避免受到感染。

文、圖/盧映慈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不只流感要打疫苗! 6 種給成人打的疫苗,施打時程一次看懂
日本腦炎患病風險上升!科學家:暖化讓蚊子變得越來越愛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