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月大地震?專家曝14年前「311地震」徵兆
近期有關「2025年7月5日南海海槽將發生巨大地震與海嘯」的預言在台灣社群平台廣泛流傳,掀起民眾關注與議論。對此,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也回應了,並曝光311地震前徵兆。
傳言源自日本漫畫家竜樹諒(Ryo Tatsuki)所著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她因過去準確預言阪神大地震、311東日本大地震及新冠疫情而聲名大噪,甚至被部分粉絲稱為「日本龍婆」。
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受訪時表示,目前並無任何科學觀測資料顯示菲律賓海板塊中央存在將引發大規模地質災變的跡象。儘管日本官方預估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的機率逾八成,但該區域主要活動集中於板塊邊界,而非預言中所稱的「中心區域」。他強調,即使發生大地震,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讓台灣地殼隆起並與鄰近國家連成陸地,這種說法明顯與地質學相悖。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郭鎧紋以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為例說明,全球平均每週出現約2起規模6以上地震,但事發當週全球竟發生了8起,其中光是3月9日一天的5起地震,其中4起就發生於日本,最大規模達7.3,當時許多人以為這已是主震,沒想到2天後竟爆發規模9.0的強震,這類情形顯示,大地震發生前可能會有前兆。 郭鎧紋指出,目前全球地震活動仍屬偏低水準,距離上一次規模8以上強震已超過1300天,規模6、7的地震發生頻率也低於平均值,顯示目前全球仍處於相對「地震平靜期」,雖然後續仍要持續觀測,但現階段日本7月大地震的說法「謠言成份較大」。
另外,地震科普作家潘昌志亦提醒民眾,現代地震學雖能透過觀測掌握地震帶的能量累積情況,但至今仍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與規模。他呼籲大家應以官方防災資訊為準,不應被網路未經證實的預言影響判斷。
目前,包括日本政府與多位地震學者也陸續出面澄清,強調「地震難以精準預測」,並呼籲大眾應將焦點放在日常防災準備,而非沉迷災難預言。東京大學專家關谷直也則表示,現代科技無法預測特定時間與規模的地震,對此類謠言應提高媒體識讀能力。
儘管竜樹諒的部分過往預言曾獲得關注,但科學界普遍認為,僅憑單一夢境或直覺所發表的災難預測,並不具備任何科學依據。專家一致呼籲民眾保持理性,避免因網路流言而引發不必要的社會恐慌。
更多東森新聞報導
誤判震央發國家級警報 氣象署揭原因
日龍婆預言「0705大地震」影響台灣 地震專家揭真相
快訊/國家警報大響!10:48嘉義大發生4.5地震 最大震度4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