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因素》因素多 預防方法卻有限

羊膜包覆著胎兒與羊水,不但減緩母體承受的震動,也能隔絕微生物的可能傷害,當羊膜破裂羊水流出,就是個胎兒即將出生訊號,當羊膜受到感染或傷害時,很可能發生提早破裂,讓胎兒不足月救出生,提高疾病風險,醫師建議懷孕時一定要特別注意身體,降低早產的任何可能風險。 早產的可能原因很多,北市聯醫婦產科林姿吟醫師提醒,若有肌瘤,可能升高早產的機率。肌瘤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 林姿吟醫師表示,婦女若有頻尿、便秘、經血過多等症狀,很可能是肌瘤的影響。肌瘤的影響,要視它的性質和大小而定,懷孕時子宮內若有肌瘤,要小心早產的危險。 隨醫療科技進步,體重過輕或早產兒存活機率大大增加。這些嬰兒成年後的健康狀況也值得關注。預防早產的方法不多,以往醫療人員多建議風險較高的產婦臥床或避免過度激烈的活動。然而也有研究指出臥床無法降低早產的風險。醫療上的建議仍應由主治醫師判斷。 另如子宮頸長度短、有早產或流產病史、懷多胞胎或長肌瘤,都是懷孕過程需特別注意的高危險群。醫師另解釋,因肌瘤會致早產或流產,如未治療,婦女懷孕過程就需特別注意。 婦女懷孕期間若出現腹痛、出血,就需安胎。同時,醫師強調,孕婦不管在哪個周數,需使用到何種成分安胎,都應經過醫囑,不能自己擅自補充。 早產潛在因素很多,醫師指出,當有害化學物質透過胎盤乳傳給胎兒,或孕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亦增加早產機率,然而仍有許多不明因素。 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育倫表示,平時陰道就存在寄生菌,對身體不會有明顯害處,但是健康狀況不佳,導致免疫功能下降時,就有可能導致寄生菌不平衡,增加陰道發炎風險,若是懷孕女性讓細菌跑到羊膜引起傷害,增加羊膜提早破裂風險;維持免疫功能正常,可以降低胎兒早產機率。 不僅陰道寄生菌,大腸桿菌與K.P.菌也常是羊膜傷害原因;由於肛門距離陰道口不遠,大腸桿菌很容易就跑到陰道,若是女性免疫功能不好,細菌也很容易隨著陰道移動到羊膜;另外,檢驗早產胎兒的羊膜與羊水,經常檢驗到引起肺炎的K.P.菌,但細菌為何會到子宮中,可能還須要更多研究確認。 蔡育倫補充,胚胎形成後,子宮會漸漸形成類似拴子的內封,隔絕外界物質入侵,但懷孕初期約20%孕婦可能會有出血現象,原因是胎盤正在與子宮密合,剛好子宮血管密度高,過程中容易引起血管破損而流血。 若是次數太過頻繁不斷沖刷下,很可能讓前述拴子無法完全形成,讓子宮內外未完全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