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觀點-十九大兩岸融冰 金門搭橋欠東風

旺報【陳秀蘭、戴慧瑀】 去年兩岸企業家峰會召開時,我方峰會宏觀小組召集人高朗在總結報告時,提出建構金廈自貿區的倡議,希望透過區對區的先行試點,打造金廈生活圈,作為兩岸地方經貿交流與產業融合示範。儘管以目前的兩岸氛圍,特別是蔡政府的執拗態度,外界對此都持悲觀看法,但解鈴還需繫鈴人,面對大陸十九大來臨,兩岸融冰,金廈自貿區無疑是個契機。 兩岸官方交流機制中斷1年多,金門、廈門的小三通尚能提供彈性,從去年兩岸企業家峰會選在金門召開,再到兩岸標準論壇今年也選在金門召開,在兩岸官方交流中斷此際,金門、廈門還是繼續扮演緩衝的角色。 事實上,「金廈自貿區」或金廈生活圈的概念,已被兩岸智庫討論許久。而身為兩岸民間最高層級的交流會議,峰會建議應該不是無的放矢。儘管以目前兩岸冷對抗氛圍,台灣產學界態度較以往保守,但從金門近來已成兩岸民間交流的熱門地點,顯然智庫的倡議,不是不可行。 金門縣長陳福海就曾說,在兩岸關係持續「冷和」的情況下,金門可扮演橋梁,扮演政策試行的角色,為兩岸合作進行突圍。只是當前的問題是,金廈自貿區設立與否,牽涉到中央政策,特別是蔡政府,並非地方說了算。 金門並沒有產業,如果要設立金廈自貿區,勢必要有中央政府的政策挹注。像是智庫建議放寬陸客從金門中轉到台灣的通關限制,還有可以把金門做為兩岸區域金融試點,讓金門成為兩岸貨幣流通先行試點等,這些都需要中央的政策加持,且透過金廈自貿區的區對區的先行試點,也有助兩地發展。 此外,廈門是大陸一帶一路的起點,在這次金磚峰會舉辦後,其經濟戰略意義更加重要,在大陸力推福建自貿區及籌建金磚自貿區下,或許金門可以搭此發展列車,帶動金廈兩地的旅遊發展。產學界都覺得只要政府政策挹注,倡議是可行的。大陸智庫也樂觀其成,但直言問題不在大陸。也因此,十九大能否出現兩岸融冰契機,或許就欠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