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Q3將上路!創新板運作模式、新創圈如何解讀一次看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日宣布,為催生台灣獨角獸、扶植創新產業發展、完善企業籌資管道,並擴大我國資本市場規模,將由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於現行多層次資本市場架構下,分別開設「創新板」及「戰略新板」,預計將在將在2021年第三季開板,目標開板後一年分別各有10家公司掛牌上市。

「創新板」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甫一上任就拋出的概念,意在於上市、興櫃、創櫃板、股權群募籌資平台等之外,再另開一個新的中小企業板,協助中小企業及新創事業籌資。究竟金管會提出之創新板及戰略新板的運作模式,和其他板塊有何不同?

採行簡易公開發行機制

為加速創新事業進入資本市場,並降低其前置作業成本及時間,金管會同意證交所「創新板」及櫃買中心「戰略新板」,均可採簡易公開發行機制。

掛牌標準及條件

依據創新事業之營運特性,金管會為創新板設計了三種不同市值限制的掛牌條件:

1.市值達15億元,近一年營收達1.5億元,且可證明有足供上市掛牌後12個月之營運資金的創新事業。

2.市值達30億元,且可證明有足供上市掛牌後12個月之營運資金達125%的生技公司。但若該公司為是新藥研發公司,其核心產品需通過第一階段臨床試驗。

3.市值達40億元,且可證明有足供上市掛牌後12個月之營運資金達125%的創新事業。

至於針對戰略新板,雖未設有量化條件,但在公司登板時,須有兩家以上推薦證券商輔導。

僅限「合格投資人」參與

考量到創新事業多處於發展初期,投資風險相對較高,因此金管會將可參與的投資人資格,限定在合格投資人之自然人、法人或基金。

合格投資人之自然人,必須要具備2年以上參與證券投資經驗,且符合淨資產超過1000萬元,或是近兩年平均所得滿150萬元的條件。

而合格投資人之法人或基金,其總資產必須超過5000萬。

新創圈怎麼看?

其實早在公布兩板相關規劃前,金管會便已三度召開座談及公聽會廣徵外界意見,而在今年9月中旬,也曾有關注新創產業的立委,集結監管單位代表及台灣新創業者、律師等,針對創新板之規劃提出建議並展開討論。

其中有不少新創業者,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放寬投資門檻的重要性。

台灣天使投資協會秘書長蘇拾忠便指出,他能理解金管會限定專業投資人的門檻,是為了防止炒作,但建議未來可考慮調整板塊模式,採註冊制而非審查制,並將創新板及創櫃板瞄準的群體做劃分,讓創新板吸引創投,創櫃板吸引天使,如此一來台灣新創會有更多發展可能。

不久前剛獲得國發基金天使投資的ChargeSPOT聯合創辦人姜建丞,則以自身例子指出,資金的「流動性」絕對是創業過程中的關鍵點,因此開放一般投資人的參與對新創來說至關重要,他並建議放寬門檻以吸引國外資金挹注。

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熊全迪,則強調了「次級市場」的重要性,指出金管會引以為傲的多層次資本市場,若沒有足夠大的次級市場,縱然資本市場好也無法活絡,因此金管會必須認真考慮讓一般投資者,也可進入創新板投資範疇,如此才能讓資本市場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