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銀行接台灣花旗消金?或要先過員工這關

耗時八個月,台灣花旗銀行的消金業務出售案,究竟花落誰家?外界引頸期盼,日前,傳出此案已拍板由同為外商的星展銀行拿下,但買賣雙方均三緘其口,保密到家。外界盛傳,農曆年前就會有結果,而無論是金融同業、客戶或合作機構等都很關心。

2021年4月,美商花旗集團宣布擬退出在全球13個地區消費金融市場後,便如火如荼地廣發英雄帖,邀請金融同業競標取得優先議約權,值得注意的是,當中10個地區集中在亞太地區。

當時,這項決定震撼全球金融圈,花旗集團執行長Jane Fraser表示,這是因應營運重點的轉型計畫,將非核心消金業務市場出清後,未來將集中重心在全球四個財富管理中心的經營,包括新加坡、香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倫敦。

花旗集團執行長Jane Fraser。wikiepedia by LowneyJen
花旗集團執行長Jane Fraser。wikiepedia by LowneyJen

其實,這13個國家地區的消金業務,在2020年貢獻42億美元營收,只占花旗集團全年營收743億美元的5.6%。

也正因消金的服務對象是一般大眾,相當考驗「接地氣」的能耐,比起當地銀行,若專注經營利潤較高的企金業務,有利於擴大效益,這也難怪最後美國紐約總部決定大刀闊斧地「瘦身」。

澳洲最早賣、韓國出清,東南亞國家陸續標出

經過一輪輪的競標,最新出售進度是,澳洲很快地在半年內就找到買家,由澳洲國民銀行8.8億美元接手。

韓國因時隔六個月仍找不到潛在有意願的買家,花旗索性關閉消金部門清算,而為降低部門關閉對200萬個人客戶的影響,韓國花旗網路銀行、Call-center、ATM機仍將繼續提供服務,直至客戶所購買的商品到期或提前解約。

台灣花旗銀行。陳之俊攝
台灣花旗銀行。陳之俊攝

近期,則包括2021年底由菲律賓聯合銀行以約11億美元接下當地業務,以及今年(2022)1月,新加坡大華銀行以37億美元接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等東南亞四國業務。

而業界人士觀察,花旗銀的消金業務出售策略,目前看來單純傾向「價高者得」,而非先前盛傳的會以投資入股或其他策略性合作作為條件交換。

而外界也等著看,先前卡在勞資爭議的台灣花旗消金業務,究竟能不能趕在農曆年前揭曉買家。

台灣方面,率先傳出有興趣的便是新加坡星展銀行,然而幾家大型本土金控也有受邀,但後來因卡在金額及併購綜效等考量,紛紛退出。

花旗銀行在台灣消金界已有多年的金字招牌,外界最津津樂道的,是大約30年前中國信託銀行和花旗銀行的信用卡大戰。

當時,中信銀為了快馬加鞭提升競爭力,直接把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銀行花旗銀行當作最可敬的對手,並「知己知彼,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最後中信銀打了漂亮一仗,也長年蟬聯台灣最大發卡行。

台灣花旗金字招牌,培養多位銀行家

此外,台灣花旗更培養出多位傑出優秀的銀行家,像是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中信銀行董事長利明献、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郭明鑑這三位銀行家,目前都是金融圈響叮噹的一號人物。

只是,一度盛傳,富邦集團兄弟蔡明忠、蔡明興展現高度誠意,想一次打包中國及台灣兩地業務,但或許熊與魚掌無法兼得。

富邦集團兄弟蔡明忠、蔡明興。富邦提供
富邦集團兄弟蔡明忠、蔡明興。富邦提供

根據《彭博》1月18日報導,富邦金控在中國大陸的全資子公司、富邦華一銀行已取得優先議約權,估值落在15億美元左右,其中包括淨資產和現金溢價,惟目前仍在最後談判中,雙方也不回應。

而《華爾街日報》也隨即引述知情人士指出,花旗台灣消金將出售給新加坡星展集團,金額上看22億美元(約新台幣607億元)。

台灣會由星展集團得標? 傳本月底揭曉!

事實上,花旗集團在台灣的消金業務,涵蓋了45家分行、抵押貸款和龐大的信用卡業務,因此是單一市場中最大的處分案,也最受矚目。

現在看來,關鍵之一是卡在勞資爭議。

雖然花旗銀行在去年11月就成立全新的溝通平台──SmartCiti,協助同仁即時掌握最新勞資溝通訊息及相關公告。花旗台灣董事長莫兆鴻不但發出親筆公開信,更一度帶著疲憊神態親自站上火線召開記者會澄清,表示一定會拿出誠意,爭取對同仁及客戶最好的結果。

然而,今年1月7日,花旗銀行勞資雙方才正式召開「第一次正式協商會議」,歷經5個多小時的馬拉松討論後,雖對最主要的「員工安置方案」尚無共識,且存在落差與差距,但據報載,雙方均願意在農曆年前展開第二次協商,花旗也應允將員工意見傳達回美國紐約總部。

花旗(台灣)銀行工會則是公開呼籲金管會、勞動部及公平會等主管機關,希望能夠督促資方勿犧牲3500位勞工權益,否則日後企業出售或併購時,最弱勢的勞工勢必淪為犧牲品。

只是,根據財報揭露,2020年上半年台灣花旗消金業務的利息收入48.95億、部門損益24.82億台幣;到了2021年上半年利息收入43.11億、部門損益12.57億元,皆呈現大幅衰退。

一位外商保險業高層證實,花旗自從傳出售後,理財顧問大幅流失,銀行保險業績也衰退很多,財顧高層更慨嘆說:「(消金業務出售案)真的是拖太久了!」

在傳出最終最可能花落星展後,已有不少網友、客戶表示是相對好的結局,而競爭激烈的本土金控可能也鬆了一口氣。

無論如何,這將近一年的花旗消金業務出售案傳得紛紛擾擾,終有落幕的一天,而外商銀行在台灣又如何厚植根基、各展神通,始終也是繞不過去的長年課題。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花旗銀行將由外商接手!「這家」銀行600億買下
你的第一張信用卡是它嗎?花旗消金退出台灣,留給本土銀行兩大啟示
花旗澳洲消金已有買家,台灣市場再引關注!金管會緊盯祭3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