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忘記了,還是沒有辦法想起來?

是忘記了,還是沒有辦法想起來?
是忘記了,還是沒有辦法想起來?

喚起記憶,就像打開延長線上的開關。

遺忘,也許並非一開始沒記住,

而是腦海裡太多資訊,致使你也「跳電」了。

撰文/楊凱捷

「遺忘」在生活各種情境中都會出現,例如:記得電影中的主角有演過其他戲劇,卻無法說出是哪一部;考前複習明明有看到的內容,考試時卻想不起來;帳單忘了繳;站起來卻忘記要拿什麼東西……

以上情境看似都是「忘記」,其實是兩種「沒記住」的類型:一種是「沒想到要記」,另一種是「沒有記好」。前者表示對自己有相當自信,這點程度的事情,不用記,自然就會記得去做了。後者表示知道很重要,卻沒有在當時想起來。然而,在探討這兩種「沒記住」前,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記住」。

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記憶,是來自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各式資訊,經過你重複利用它而能夠保存在大腦中,讓你在想使用的時候想起來。先藉由注意力篩選目前接觸到的訊息,然後將可能用得到的資訊蒐集到工作記憶中,並與目前事件一起處理,資訊就會進入短期記憶,這個步驟稱為複習;當資訊與事件結合後,若與事件過去的經驗/記憶結合,則能夠進入長期記憶,這個步驟稱為精緻化。

以腦神經的角度來看,神經元受到外在資訊的刺激,傳遞了一個訊號進入大腦(視神經到枕葉);這個訊號與工作記憶中的目前事件一起處理,此時訊號被延伸傳遞到處理事件的相關神經元(枕葉到額葉);從枕葉到額葉的路徑上若經過顳葉或中腦,則會連帶觸發過去記憶的神經元,新舊結合產生新的路徑,這就是記憶。

一、注意力-工作記憶

生活中的注意力到工作記憶,就像是在上班時,你需要透過手機搜尋工作所需的某類資訊或傳輸重要訊息,卻跳出一些不相干的資訊畫面,或被廣告遮擋視線而受干擾,需要不斷地篩選處理,讓資訊接收順利,有時也不免受吸引點入一看究竟,而干擾了原本的工作,甚至中斷工作記憶。

其實,篩選資訊就已經相當耗費能量,這個「篩選資訊」在大腦的運作裡就叫做注意力。維持注意力讓我們能夠在大量的訊息中找出當下所需要的資訊,也能在大量訊息中排除不需要的資訊,和不必要的干擾。

二、工作記憶-長期記憶

每個人能夠篩選資訊的數量不同且有限。而保存這些篩選後資訊的能力叫做「工作記憶」,它所保存的資訊期限不長,有點類似二次面試,對當下工作有幫助的資訊才會被我們進一步處理、利用而進入短期記憶,就像是正式錄取。而不斷使用的資訊就會進入長期記憶,類似簽了長約或鐵飯碗。

舉例來說,要去超市買牛奶、衛生紙,從各式貨品中找出這兩項,使用的是注意力;一邊尋找這兩個目標,一邊記住走過的路線,同時注意特價資訊,所用的是工作記憶;發現特價資訊中,某個品牌的牛奶有送下次兌換的抵用券,一邊記住這件事,一邊前往牛奶區,特價資訊進入短期記憶;結帳後拿到抵用券,抵用券的資訊(期限、抵用限制等規則)就會進入長期記憶。

記憶的使用與改寫

講完記憶的形成後,來談記憶的使用。生活中形成記憶的三個要素有當下事件、相關資訊、相關記憶;而我們在使用過去記憶時,也是要依照當下事件、相關資訊作為線索,去提取、使用過去的相關記憶。

這個線索能提供多少資訊,取決於形成記憶的時候,從相關資訊中建立多少連結。例如,當下事件是上班前買早餐;相關資訊就是上班路線的各式早餐店情報。排隊人潮判斷好不好吃、店面乾淨衛生等等;最後要對你選擇的早餐店做結論,決定下次該不該再來。其中可能包含好不好吃、有沒有拉肚子、路線順不順、等候時間……各種資訊會影響你對記憶的情緒,情緒進一步影響記憶的內容,例如:好吃又沒拉肚子,出餐動作又快,有順路,你下次再去的可能性就高。而吃了拉肚子,甚至因此住院,你就絕對不會再去。判斷會因人而異,一次能處理的資訊數量、種類也會不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大腦並非是一個隨時處於完美狀態的器官,大致分為四個區域,總共由八百至一千億個神經細胞組成,耗費人體大約四分之一的能量,人類很難整天有充足能量去供給這個複雜的器官,即使有,這個器官也非四個區域可以同時被激發,就如一般所了解的左、右腦分別代表理性、感性,兩者同時存在的機會很少或時間很短。一般是以切換的方式並存,就像我們通常不會一邊用左手畫畫,一邊用右手算微積分。

因此大腦並不會保存事件的全部細節,而是記住一個主要的架構/大綱,一方面能夠降低負荷,一方面提供空間保存新的資訊。在節省大腦資源時,外在世界依然運行著,所以注意力依然在篩選新資訊,相關的資訊也會同時進入記憶歷程。這兩件事同時發生,若新資訊與舊記憶有關,則出現新的記憶連結迴路,此時便會影響舊的記憶迴路。以買早餐的例子來說,買到早餐後,對早餐店的速度與路線做一次記憶處理,如果此時肚子絞痛,便會對這記憶再下一次新的結論,若是發生更嚴重的事,可能就直接改寫這個記憶。

因此,記憶形成的過程中,還有許多資訊也同時被處理,可以稱作更重要的事,也可能只是干擾。該篩選掉的資訊沒被刪除就是干擾,篩選後進入記憶歷程的則是當下更重要的事。

忘記其實是記憶被干擾

來談談一個記憶現象:「提取引發遺忘」,提取是指將記憶拿出來使用,例如:不依靠紙本,僅憑大腦記憶去撥電話,就是提取號碼記憶。然而提取記憶時,卻可能會因此遺忘了其他的號碼或數字,就像訂餐廳時,同時收到一張需要回電的號碼、一組信用卡交易認證密碼、一組會議檔案的解壓縮密碼。通常訂完餐廳後,一般人頂多再記得當下最急迫的某一組數字,其他數字就需要再次詢問或拿出紙條。考前猜題是最經典的例子,複習了某一章節,覺得內容A會出現在考題,所以多花點心思背誦,考試時卻發現真正考的是內容B,你明明清楚記得內容B就在內容A的下一頁,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這個現象以前面提到的三要素──事件、資訊、記憶來說,是事件與資訊的連結在複習的時候,因為多回想了一下,兩者連結變強,事件與記憶的連結會相對被抑制。像是延長線,打開插座開關,延長線燈號亮了,電器一定最後才亮的,而複習則是在延長線上多接了一些電器,造成其他電器跳電。

「提取引發遺忘」看似是簡單的現象,但因發生場合不同,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問題。以飛機起降為例,飛機要降落時,駕駛必須控制飛機的機翼、輪子、引擎、客艙內的指示燈及艙壓,同時要與地面塔臺聯繫,該使用哪個跑道路線,以及哪一個高度進入才不會擋到起飛或其他班機的航線。當飛國際線時,最容易出問題,因為非英語系國家使用英文溝通時,口音讓彼此很難順利傳達資訊,使得該做的降落安全檢查被延誤,或是無法確定是否要進行下一步檢查。

最後,我們要怎麼應對記不住/遺忘呢?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的腦力(工作記憶)有限,最多能記住多少資訊?再來要了解哪種類型的資訊是自己擅長處理的?可能是畫面、符碼、文字、聲音、氣味等,利用自己的長處去補足短處,例如有人會用音符的DoReMi,用旋律去記電話號碼等;用英文單字的意思去組合畫面(Sleep+Sheep=數羊睡覺)──思考對自己最有效的記憶方式,從最傳統的小抄筆記到上述的例子,來彌補大腦的有限資源。

楊凱捷

現任: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專案企劃。

曾任:Tony Roma’s 京都店副主廚、高雄醫學大學藥學系專任助理、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兼任助理。中原大學心理學暨心理學研究所認知組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