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醫生也是病人番外篇】病人是人不是病

火車行至宜蘭南澳,江俊廷租了電動腳踏車騎上蜿蜒小路,左拐右繞鑽到人家門口,叩叩叩,沒有回應。他雙手圈起眼睛往屋內瞧,又喊了聲:「有人在家嗎?」還是沒回應。他蹬上車,繼續繞進山裡,停在傍著菜田的簡陋屋厝前,熟門熟路往內去。「吼~都躲在這裡喔!」見醫生輕裝來訪,幾個人像被抓包了,跳起來呵呵笑。

這是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江俊廷的日常。難得的假日,他早早巡完房,揹著包包搭上火車。沿途,他興奮解說南澳地理位置,提醒我們坐左側座位,等等就能看見海。我與他交換LINE帳號,幾個小時後,手機叮咚響了,我以為他來確認後續採訪。不是,他傳來的是照片,那是夏日朝陽步道上看見的漁港風景。

從宜蘭羅東到南澳,江俊廷多是搭火車,他喜歡看著窗外風景,期待下一個海景出現。
從宜蘭羅東到南澳,江俊廷多是搭火車,他喜歡看著窗外風景,期待下一個海景出現。

我們隨他穿梭在碧候部落與朝陽社區裡,在地多為老人家,見醫師來訪,抓著醫生說這裡痛那裡痛。離開每個人家,江俊廷不說再見,都以「祝福你」做收尾,有時加上一句「我還會再來」,像是一種承諾。「病人走不出來,就醫生走進去。」江俊廷相信,每個人都一樣,只要感覺有人關心著,自己就會再努力一點。

江俊廷習慣記住病人名字,對他來說,病人是人不是病。這是學醫以來的習慣了,「我非常感謝住院醫師那段時期,老師們的訓練非常嚴格也非常紮實。我的老師說過,不要告訴他,哪張床的病人如何如何,也不要說肺癌的那個怎樣怎樣,他得了肺癌,不代表他等於肺癌,他也不是哪一張床。病人就是人。」

前長庚醫師李石增更讓他印象深刻。有次,他跟李石增一起查房,有病人問李石增血糖問題,結果李石增回答:「血糖的問題,我也很久沒碰了。我幫你找醫師會診,請新陳代謝的專科醫師來跟你好好說明。」江俊廷事後好奇問李石增:「你已經是教授了,只是血糖問題,你卻說不太懂,不是很奇怪嗎?為何不加減講一些?」

李石增回答:「正因為我是教授,我講的每一句話,病人都會當做金科玉律。如果我講錯了,可能會誤導他一輩子。寧可這樣,我不要加減講,就找真正的專家講。」江俊廷當下很是震撼,從此記在心裡。「我非常感謝這段話,現在,病人若反問我,醫生也有不懂的?我就回,對啊,人都有不足的,我會找專業的跟你說。」

對江俊廷來說,病人是人不是病,他習慣和人聊天,從故事中找病因。
對江俊廷來說,病人是人不是病,他習慣和人聊天,從故事中找病因。

江俊廷其實話很多,花許多時間跟病人對話。每小時門診,他平均只看4到5個病人。他老愛打趣說,醫生像是現代道士,白袍就是他的道袍,他做的是「話療」。「我想,多數問題不是醫生弄好的,人有自癒能力,都需要時間。像感冒一樣,醫生可讓鼻水少一點、咳嗽輕一點,但真正的好,是抵抗力起來就好了。」

他相信,疼痛有其因,才有果。透過「話療」,可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狀態、飲食習慣、支持系統等,找到病灶,進一步決定有效的治療方式,「許多時候,開刀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江俊廷想試著啟動的,是病人自癒的起點,「疼痛的療癒,開始於病人的心。他覺得他可以,他就可以;他覺得沒機會,他就真的沒機會了。」

小時候,他被期許當個醫生,但他其實沒想過當醫生。但現在,他喜歡當醫生了,「有很多機會跟人互動,每一個症狀,每一個疼痛,都是一個故事。就聽病人講故事,在故事當中,幫他『祭改』一下,哈哈!看到病人慢慢好,我就覺得,我這個道士,做得還不錯。」語末,他又呵呵笑,「病人笑了,我就爽了。」


更多鏡週刊報導
【是醫生也是病人番外篇】等死的感覺
【是醫生也是病人之四】天天聽自己的心跳
【是醫生也是病人之三】我要活得像個人
【是醫生也是病人之二】打一場沒遺憾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