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中逆安倍,安倍逆時中

日本繼解除「緊急事態宣言」後,正檢討重開國境以恢復經濟,避免再陷1930年代的「昭和大恐慌」。安倍內閣首波將與澳洲、紐西蘭、泰國及越南等經貿往來密切且疫情控制得宜的國家相互開放商務人士入境管制,以免日企的營運無以為繼。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安倍首相始終在防疫及經濟間求取平衡,「佛系防疫」雖未阻絕病毒於境外,但疫情未在日本失控,《彭博社》評論認為安倍內閣扭轉逆境並控制住疫情。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院教授田中幹人亦指出,從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觀之,日本的防疫可謂為成功的故事。

在日本仍存在零星病例數及歐、美等地區疫情未歇的情況下,如何避免第二波感染的爆發為安倍內閣今後防疫的挑戰。新冠病毒的威脅在疫苗及治療藥未問世前,這場「抗疫」勢將長期化,「鎖國防疫」無法持之以恆,各國須利用疫情趨緩的機會「試行錯誤」,找出兼顧防疫與重啟經濟的新措施。

誠如義大利總理孔蒂所言,放寬封鎖措施可能導致傳染曲線再度上升,但義大利無力再等待疫苗,必須重啟經濟,保障民眾生活。在病毒威脅未解下,若不冒可控的風險,將難以重獲正常的生活。因封城及鎖國雙重打擊,日本今年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季減年率高達21.7%,其中影響內需的外國觀光客幾乎歸零。日本觀光局推估4月訪日外國觀光客僅約2900人次,較去年同期銳減99.9%,創下1964年實施該統計以來的新低。

目前,日本禁止台灣在內的111個國家或地區的外國人入境,是項管制措施至6月底,但針對商務人士將在禁令解除前,逐步與相關國家研商檢疫措施,試行開放,然而在首波開放對象中,未見與日本經貿交流緊密的台灣。這對重視對日關係,且在國際間積極宣傳台灣防疫成果,推動「防疫外交」的蔡政府而言,不啻是項打擊。

台灣不僅連續50天無本土病例,境外移入病例近月來亦寥寥無幾,理應較日本列入首波開放之泰國、澳洲及紐西蘭更為安全。因此,日本檢討首波開放對象時,除依對方國家疫情判斷外,難掩政治考量。

其實,中國早已控制住疫情,但盱衡美、中對立升高,為顧及美、日關係,日方認為不宜貿然將中國列入首波開放對象。台灣的狀況亦類似,若暫不考慮對中國開放,在兩岸不睦下,列入台灣將損及日、中友好的氣氛,不利安倍振興經濟的謀畫。

此外,在各國思考對商務人士試行開放邊境之際,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仍堅守鎖國,以延續台灣本土病例「加零」的紀錄。日前陳部長接受媒體專訪,回應是否重開台、日旅行時表示,「人家歡迎你去,你不一定要去啊!」國人不反對「把台灣守好」的防疫態度,但如何與日本等國同步思考兼顧防疫及經濟的長久之計,為防疫超前部署的無可或缺環節,邊境管制「該怎麼安全就怎麼做」不該是陳部長的唯一答案,否則在日本「試行錯誤」檢討開放國境時,難以期待「一頭熱」的安倍將台灣考慮在內。(作者為輔仁大學日文系所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