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時隔24年再訪北韓 北約關切「獨裁聯盟」

(德國之聲中文網)北韓及俄羅斯週一(6月17日)宣布,俄羅斯總統普丁18日及19日應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邀請前往北韓進行國是訪問。此次也是普丁自2000年7月以來,時隔24年再度訪問北韓,同時也是新冠疫情後,首位到訪北韓的外國領袖。

俄羅斯官媒引述俄羅斯總統外交政策問題顧問烏沙科夫(Yuri Ushakov)說法稱,普丁此次出訪將與金正恩簽署多份文件,其中可能包含一份最早在1961年蘇聯時期簽署的「戰略夥伴關係」更新版本。

烏沙科夫表示,該文件將進行修改,以配合「世界和該地區地緣政治局勢的深刻變化」。但他也指出,該協議不針對任何國家,而是「概述進一步合作的前景」。

普丁將於18日晚間抵達平壤,同行人員包含俄羅斯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Andrey Belousov)、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等人。訪北韓行程結束後,普丁19日將前往越南,展開為期2天的訪問。普丁上一次與金正恩舉行「普金會」是去年9月兩人在俄國會晤。

北約秘書長:普丁變得更依賴獨裁國家

對於普丁訪北韓一事,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17日出席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的活動時表示,普丁此行顯現出莫斯科對烏克蘭的入侵行動,如今已經變得如此「依賴」獨裁國家領導人。

斯托爾滕貝格也將北韓、中國及伊朗指稱為莫斯科「最親密的盟友及俄羅斯侵略戰爭最大支持者」。

此前,美國多次指控北韓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幫助俄軍繼續侵略烏克蘭。平壤與莫斯科始終否認相關指控。

斯托爾滕貝格17日引用南韓情報部門早前提供的數據統計,稱北韓已向俄羅斯運送100萬枚砲彈,且雙邊當前仍持續透過列車跨境運送武器。

警告中國若續援俄將「付出代價」

斯托爾滕貝格也提到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加劇俄烏衝突。他重申歐美近期的指控,稱中國出口的軍民兩用科技產品和衛星能力,讓俄羅斯能夠「對烏克蘭造成更多死亡和破壞,增強其國防工業基礎,並逃避制裁和出口管制的影響」。

斯托爾滕貝格批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公開場合試圖讓外界認為,他在這場衝突中退居次要位置,以避免中國受到制裁,並確保貿易流動;「但事實上,中國助長了歐洲自二戰以來的最大規模武裝衝突,同時還想跟西方保持良好關係」。

「中國不能夠兩面討好。」斯托爾滕貝格說,除非中國改變行為,否則有一天北約的盟國就必須對中國「施加代價」,讓中國承擔「後果」。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俄貿易往來持續強化。根據中國海關數據,去年中俄貿易額達到超過2400億美元的新高紀錄,比前一年增長26.3%;中國去年對俄出口大增46.9%,對俄進口則上升13%。針對中俄雙方的經貿往來,中國外交部稱這是「正常的國家關係」、他國不應「抹黑」。

面對中俄威脅 北約擬增核武

隨著中國、俄羅斯及北韓在經濟及軍事上的合作更加密切,斯托爾滕貝格16日接受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專訪時透露,北約正在考慮是否增加可用的核武數量。

「我不會詳細提到要使用多少枚核彈頭,以及應該儲存哪些核彈頭,但我們需要就這些問題進行磋商。這也正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斯托爾滕貝格主張,「北約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就會面臨前所未見的事,那就是有兩個具備核武能力的潛在對手——中國和俄羅斯。當然,這會產生後果。」

克裡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批評斯托爾滕貝格讓「緊張局勢再度升級」;北約發言人則淡化斯托爾滕貝格的言論,強調除了現代化之外,北約的核威懾力量並沒有發生重大改變。

不過,斯托爾滕貝格的說法呼應了美國白宮官員早前的說法,即西方需要對北京、莫斯科及平壤增加核彈頭數量作出對策。

美國國安委員會資深官員瓦迪(Pranay Vaddi)本月初稱,在對手的軍備不變的情況下,美方未來幾年內可能有一天要增加核武部署。「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我們會做出決定,需要更多核武來威懾我們的對手。」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也在最新年度報告中指出,估計中國核武庫的彈頭數規模已從2023年1月的410枚,增加到2024年1月的500枚,且當前全球9個核武國家,包含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北韓及以色列,都持續對核武庫進行現代化改造,部分國家也在擴大部署核武。

(綜合報導)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看更多相關新聞
普丁赴北朝鮮進行國是訪問 華府曝「動機」:回報金正恩
普丁訪北韓 北約祕書長:俄國侵烏克蘭依賴獨裁者
前川普政府國防官員:台灣命運不取決於烏克蘭戰爭
俄侵烏反作用 北約20餘國急增國防預算逾GDP 2%
普丁訪北韓 預料簽訂「戰略夥伴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