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篩降武漢肺炎死亡率? 研究:在台效果不大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6日電)武漢肺炎全球延燒,普篩是學者訴求的防疫策略之一。陽明大學團隊今天公布一項研究顯示,台灣因政府效能高、人口老化程度高、病床數多,普篩對於降低死亡率的效果並不明顯。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在全球造成超過1500萬人感染、逾60萬人死亡,疫情持續升溫,不見盡頭。

陽明大學、交通大學、台北榮民總醫院共同組成的陽明大學防疫科學研究中心針對「臨床病理、藥物研發、檢測與檢疫、公衛與流病、心理與社會、國際合作」等6大項目進行研究,今天舉辦記者會公布研究成果。

研究團隊分析169個國家、多達75億人的跨國大數據,發現武漢肺炎死亡率和5項指標有關,包括檢測數、政府效能、人口結構、病床數以及交通便利程度,並以此進行交叉分析。

研究顯示,境內與邊境的總篩檢量越多、政府效能越高、病床人口比越高的國家,死亡率越低;人口老化指數越高、國內外交通便捷指數越高的國家,死亡率則越高。

進一步分析發現,在政府效能低、人口較年輕、病床少的國家,提高檢測數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反觀台灣,由於政府效能高、人口老化程度高、病床數多,提高檢測數對於降低死亡率的效果比較不明顯。

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所長吳俊穎表示,檢測數增加有助及早找出個案並進行治療,減少重症、死亡率,但研究顯示,檢測量降低死亡的效果仍受到其他因素影響,因此不是每個檢驗數多的國家,都能有效降低死亡率。

參與研究的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梁立霖表示,各國武漢肺炎死亡率平均值為3.7%,在高所得國家的死亡率甚至高達4.9%,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所得國家的人口結構較為老化;以疫情嚴峻的義大利為例,每百人平均篩檢7.5人,但死亡率卻高達14.5%,箇中原因可能是政府效能低、人口老化程度高,加上病床數不多,各種因素影響下,導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吳俊穎指出,這次的研究成果盼幫助世界各國評估是否能透過普篩降低死亡率,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知名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未來也將進一步分析封城等行政措施與感染率、醫療資源耗用率的相關性。(編輯:張芷瑄)1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