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亂流事件頻傳 學者:若能成功偵測 即可望大幅降低危害

近來「晴空亂流」事件頻傳,除了在今年5月釀成一架新加坡航班1死30傷的意外;還在兩天前導致一架長榮航班整個機艙杯盤狼藉,並造成6名空服員輕傷。對此,朝陽科技大學教授盧衍良今天(13日)受訪時指出,目前晴空亂流還無法偵測,雖有實驗進行,但尚未成熟,若能成功應用,即可大幅降低危害。

儘管全球每天10幾、20萬架的航班在出發前,都會根據當天航路的周邊天氣,擬訂飛行計畫,並盡可能避開雷區;但是當飛機來到3萬多呎高空,天氣仍可能瞬息萬變,即使經驗老到的飛行員,也難防萬里無雲時的隱形殺手――晴空亂流。

朝陽科技大學飛行與民航人員技術系主任盧衍良13日受訪時說明,晴空亂流產生的原因和高空西風帶的環流或噴射氣流有關,有時也可能因為高山屏障,在高山另一側產生不穩定的氣流。以台灣來說,每年5-8月在東南亞航線,或農曆年後的2-4月,在日本上空的東北亞航線或北美航線上,就特別容易出現亂流或晴空亂流的突襲。

盧衍良指出,目前飛機上的氣象雷達還無法偵測晴空亂流,雖有雷達開發商在進行實驗,但技術尚不成熟,若能成功應用,即可大幅降低危害。他說:『(原音)目前飛機上的氣象雷達可以偵測到前方的水氣,所以如果今天是乾燥的空氣,就沒有辦法利用雷達來偵測。那晴空亂流就是,雷達看不到、肉眼也看不到,所以就有可能出現無預警的遭遇亂流。那我們現在研究的技術上,就是偵測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所以乾燥的空氣裡頭的懸浮微粒有劇烈震動、擺盪的時候,就可以偵測到,大幅降低晴空亂流的危害!』

不過由於這項技術還不夠成熟到可以安裝在飛機上,變成常態性使用,即使要裝到飛機上,還須經過驗證,確保不會危害到飛機的其他系統,因此還有一段路要走。在此之前,只能呼籲民眾搭機時,非必要請繫上安全帶;睡覺時,也請將安全帶繫在外套或毛毯外側,以利空服員在緊急狀態下能夠清楚辨識;必要時,座椅上的乘客也可伸手協助身旁站立的空服員穩住身體,避免受傷。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一起聽世界/起飛掉輪、高空飄擺、嚴重亂流 嚇得沒死也半條命
新加坡航空班機亂流迫降事件 仍有43人住院治療
星航遇亂流3分鐘驟降1828公尺 泰國收治71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