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政府的最後一哩路!口罩實名制2.0上線,全民口罩團46.97萬人同步搶單的背後...

隨著新冠狀肺炎疫情不同發展階段,全球各國相應的策略也與時俱進,在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3月10日頒布實施「口罩實名制2.0」之後,3月12日正式開放線上預購,再次展現台灣政府的數位戰力,然而蜂擁而至的瞬間流量,卻讓「智慧政府」的最後一哩路備受考驗,也意外撼動了「讀卡機」的商品銷售。

3月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頒布實施「口罩實名制2.0」,從過往銷售紀錄、健保資料庫大數據,動態調整各據點銷售數量,在既有的藥局通路外,開放民眾以健保卡或自然人憑證,到專屬網站、App,線上預購口罩,超商取貨。

3月12日,新政策一早9點上路,20萬人次蜂擁而至,造成「健保快易通」App屢屢不穩閃退,轉戰「eMask口罩預約系統」,也讓網站一度掛點。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App須再通過一層健康存摺認證,是卡關主因,「健康存摺在口罩實名制2.0算是身分認證,未來可看這個人多久買過一次口罩,」他也呼籲民眾多用網站購買,達到分流效果。

根據健保署公佈,第一天結束,總計46.97萬人完成口罩預購。其中,透過App買到有36.57萬人,網路健保插卡5.54萬人,自然人憑證插卡4.85萬人。

有趣的是,由於「eMask口罩預約系統」必須搭配讀卡機操作,從公告到上路短短兩天,非報稅季的冷門商品讀卡機,在電商平台異軍突起。PChome 24h單周搜尋量年增近5倍,晶片型讀卡機整體銷量飆升10倍;露天拍賣上,一款晶片讀卡機單日賣出逾百台。

這檔天字第一單全民口罩團,預計將釋出700多萬片、約233萬人份的成人口罩,除了是台灣健保史的創舉,短時間、高使用密度,結合實名制預購、金流、物流等環節整合,可視為年底換發「數位身分證」,公部門資安防護、系統壓力測試、公眾接受度的暖身。

加速推動數位身分證

根據內政部規劃,今年10月起,將逐步淘汰使用了15年的紙本國民身分證,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預計在112年,完成全台2359萬人換證。

這張New eID有何不同?外觀版面上,最終樣張預計4、5月公布,但內政部透露,將遵循個資揭露最小、隱私保護、資訊自主等原則,例如,可能僅保留姓名、身分證字號、生日、照片等資訊,其它如父母姓名、戶籍地址等,將改為加密保護儲存,使用時需民眾同意,並輸入自訂密碼,由需用機關向內政部申請,才可讀取欄位。

重要的是,New eID具有晶片功能,內嵌自然人憑證,可視為憑證的升級版。

提到自然人憑證,多數人可能只想到報稅、電子發票歸戶、申辦電子戶籍謄本等用途,認為可有可無,但事實上,它包含了「數位簽章」跟「公開金鑰」,隱藏版用途不少。

這張不起眼的憑證卡片,2003年至今,已核發出717萬張,累計超過10億人次使用。它可查詢健保就醫紀錄、中華電信帳單、入出境資料等個人資訊,還能報名國家考試;競標喜歡的車牌;遠端參與股東會表決;或在搬家時,一次性變更通訊地址給各機構;如今,它還能買口罩,儼然是個24小時運作、無所不在的政府網路e櫃台。

內政部強調,「未來國民身分證與自然人憑證結合,民眾不用額外花錢去申辦自然人憑證,讓大家獲得一張兼具實體世界及虛擬網路世界身分識別的證件。」

省錢,當然不是最大誘因。未來,New eID搭配密碼雙重身分認證,能介接各部會的獨立系統資料庫,甚至能整合健保卡和駕照,多卡合一。

從紙本身分證、自然人憑證進化到New eID,是台灣政府運作邁向全面數位化的一大步,而廣義的數位ID概念,之於企業更是商機無限。

他山之石:愛沙尼亞

國際間運用數位ID、落實智慧政府運作,知名典範是東北歐緊鄰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年的研究,愛沙尼亞98%人口擁有數位身份證,造就99%的銀行轉帳在數位平台進行;95%納稅人上網申報所得;98%藥物以數位方式提供處方。愛沙尼亞實施電子投票多年,無論國會大選或地方選舉,都可憑ID卡上網投票。

麥肯錫研究發現,到了2030年,推行數位ID為一國經濟帶來的貢獻,就相當於該國GDP 3%至13%的價值。

從個人直接經濟價值的角度,數位ID可增加金融服務使用率、改善就業管道、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節省時間成本。從政府或企業角度,一旦數位ID運作成熟,可節省經營成本、遏止詐欺或偽造的空間、增加商品和服務銷售、提高勞動生產力和增加稅收。

不過,麥肯錫也提醒,若流程設計不當,數位ID恐將帶來更大的資安危害。其記錄的珍貴數據,可能被有心人士用在選舉操作、詐騙、監視等等不法用途。

一場世紀之疫,考驗政府各部會的協調應變,也反映國民的數位能力,台灣能否化危機為轉機,往智慧政府邁進,從小小的口罩實名制團購讓人看見希望。

更多FC未來商務文章
當快時尚被淘汰!H&M走向開放創新的三個做法,成功逆轉營運頹勢
盤點20大企業:驅動內部創新,他們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