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安全法」上路1年多 全美收繳1300把槍

聯邦參議員陸天娜(前)在紐約市發布報告,展示打擊跨州槍枝販運的成果。(記者許君達/攝影)
聯邦參議員陸天娜(前)在紐約市發布報告,展示打擊跨州槍枝販運的成果。(記者許君達/攝影)

紐約州聯邦參議員陸天娜(Kirsten Gillibrand)4日在曼哈頓市警總局前廣場發布報告,展示國會兩黨「更安全社區法案」(Safer Communities Act)實施一年多以來的成效,紐約市四個區的地方檢察官,以及市警總局負責打擊槍枝犯罪的助理局長出席記者會。報告指出,為打擊跨州槍枝販運,全美共起訴了逾200名嫌犯,收繳了1300多把非法槍枝。

槍枝氾濫是美國社會安全的一大威脅,但控槍議題在立法層面一直難有突破,「更安全社區法案」是近30年來國會通過的第一部主要槍枝安全立法。該提案由陸天娜領銜提出,修補了聯邦層面在槍枝管理上的多種漏洞,包括將跨州運輸槍枝以及頂替他人購槍的行為,列入聯邦刑事犯罪。該法案去年6月由拜登總統簽署生效。

報告展示了法案生效後,依法打擊槍枝跨州販運和投資心理健康項目的成果。截至今年10月31日,聯邦執法部門從販槍者手中繳獲了超過1300把槍械,其中紐約州繳獲的數量達到120把。其中有至少190把是目前最常被大規模槍擊案兇手使用的AR-15攻擊型半自動步槍;執法機構還至少繳獲了151把由3D列印製成的「幽靈槍」以及176個槍械自動化改裝裝置。

這些非法販運案件發生在20個州,共有207人被檢控。報告還指出,鑑於部分封存案件無法獲取數據,實際執法中繳獲的槍枝數量只會更多。而在精神健康服務方面,截至2023財年,聯邦財政共投入了7億5000萬元,其中紐約州獲得接近1億元。

對於法案的效力,陸天娜說,今年6月底,一名假扮成毒販的紐約臥底警員根據新法,在布碌崙(布魯克林)破獲了一起由維州向紐約販槍的案件。嫌犯供述,他們在七個月內,在布碌崙的公園和政府樓社區內售出了多把槍械。交易地點就與學校、托兒所和教堂僅咫尺之遙。

皇后區地方檢察官凱茲(Melinda Katz)表示,最近一起案件,嫌犯利用不同州法之間的空隙,長期以來從俄亥俄州共販運100多把槍到皇后區售賣。作為檢察官,他們原本只能被動地發起檢控,無法從源頭上封堵這個漏洞。曼哈頓地方檢察官白艾榮(Alvin Bragg)表示,紐約市槍擊案所使用的凶器多來自槍枝氾濫的南方州,而「更安全社區法案」很大程度上阻斷了這條槍枝非法輸送的通路。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華女退學史丹福 新創AI公司 吸引矽谷大老競相投資
華人區商場又爆打砸搶 現場混亂「大家都在逃跑 」
紐約布碌崙8大道 驚傳十餘蒙面匪強闖民宅搶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