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茶醉」的境界:佐野典代著《茶與中國思想的故事——茶改變了三千年的歷史》

茶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健康長壽的靈丹妙藥。茶作為健康飲料,與儒釋道思想密切相關,推動著中國歷史的發展。為歷代皇帝、文人和百姓所愛的飲茶文化——本書將引領讀者進入意趣深遠的茶文化世界,讓大家領略其中的魅力與魔力。

與中國茶結緣30多年的傾心之作

「身體輕飄飄地浮在半空中。哦,不,只是感覺如此。……仿佛整個人伏在大鵬鳥的背上,恍惚間有種不知今世何世之感,讓我的身心感受到奇妙而愉快的滿足。」

作者如此記述初次飲用烏龍茶珍品岩茶時的神秘體驗。一種稱做「茶醉」的現象。

這是1984年春作者到訪中國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時的經歷,此後她便迷上了中國茶。1988年在東京都內開設了日中文化交流沙龍「岩茶房」。她每年到中國各地旅行,品嘗了不計其數的名茶。

「好茶是會醉人的,這是我30多年來『人體實驗』的結果。」多次體驗了茶醉的作者,在書中引用名人故事與漢詩,縱談「茶」對中國思想與歷史的影響及軼聞趣事。本書是作者與中國茶結緣半生的一部傾心力作。

醉心於烏龍茶的珍品「岩茶」

茶相傳是由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農業之神神農氏發現的。將茶作為飲料並栽培茶樹也起源於中國。茶的種類多如繁星,據說有五千種以上,它們的產地、形狀、湯色(沖泡時的顏色)、滋味和香氣都各不相同。

茶是以山茶科茶樹(學名:Camellia sinensis)的葉子為原料的。中國人根據發酵度將茶葉大致分為綠茶、青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普洱茶)和紅茶六大類。

綠茶是不發酵茶,將鮮葉採摘下來後立即用高溫蒸熟或炒熟,通過加熱來抑制鮮葉中氧化酶的活性。白茶是微發酵茶,青茶是半發酵茶,紅茶則是全發酵茶。黃茶與黑茶是由綠茶發酵而成的後發酵茶。黃茶的發酵度不高,接近於綠茶,而風味獨特的黑茶是利用曲黴菌進行後發酵製成的。

作者所癡迷的岩茶在六大茶類中屬於青茶,即烏龍茶的一種,它品質獨特,是武夷山的特產,又被稱為「武夷岩茶」。

岩茶以其獨特的「岩韻」著稱。所謂岩韻,是指茶葉吸收了武夷山風化的岩石表面的養分(礦物質),沖泡出來後產生特殊的香氣和滋味,餘味和回甘獨具特色。

以「三十六峰九十九岩」著稱的武夷山,是由大小135座奇峰怪岩連綿而成的山系,據說是恐龍鼎盛的白亞紀,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形成的。

「岩茶應具有這樣的魅力:太古時代岩石中的礦物質凝結而成的醇厚的滋味和馥鬱的芳香,宛如交響曲一般起伏跌宕、渾然一體。這就是岩韻。岩韻是帶給人肉體和精神以有益影響的重要滋味和香氣。」

傳說中進獻給皇帝的「大紅袍」

岩茶有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等多個品種,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界上價格最昂貴的「大紅袍」。對此作者給出了定評:「武夷岩茶是茶中之極品,其滋味和香氣醇厚馥鬱,甘冽可口,有益身體健康,而武夷岩茶之王則是大紅袍。」

大紅袍的母樹頗具傳奇色彩,據說有茶到病除之功效,生長在武夷山天心岩地區陡峭石壁的半山腰處。「現在有三株古樹紮根於天心岩的懸崖峭壁之上,已歷經了五百年滄海桑田。」大紅袍作為貢品長期進獻給皇帝,是名副其實的茶中之極品。

作者在書中披露,「聽小道消息說,毛澤東也喝大紅袍」。她還詳細記述了自己飲用大紅袍後神飄魂蕩的奇妙感受。

大紅袍的母樹現在已採取保護措施嚴加管理並停止採摘,普通人是喝不到的。上世紀80年代利用扡插技術實現了批量生產。不過,市場上銷售的大紅袍幾乎都是土壤栽培的假貨。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因為可以賣出高價,而且不瞭解大紅袍真正滋味和香氣的有錢的中國消費者會被『大紅袍』這個名字所吸引」,「中國人是造假名人」。

茶聖陸羽,尋訪佳茗的旅人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陸羽的《茶經》成書於8世紀的中國唐代(分為上中下3卷),以世界上最古老的茶葉專著而聞名。

《茶經》從「一之源(茶的起源)」到「十之圖(茶之圖)」共分十節,全面論述了茶的歷史、制茶法、茶器、飲用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可謂茶之聖典。還有翻譯版,為一代代人閱讀,從而成為一部不朽名著。

《茶與中國思想的故事——茶改變了三千年的歷史》這本書也是由十章構成,作者似乎以《茶經》為範本,反復多次地出現了有關陸羽的記述,可見其對於陸羽的仰慕之情多麼深厚。

「癡迷於茶的陸羽,仿佛已然洞悉了1300年後的未來才逐漸開始解釋清楚的大腦記憶結構,此人出乎意料地無畏和有趣,而且他那種從茶葉製作之初就可不拘一格之類的論述,甚至讓人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的難以名狀的男子漢魅力。」

陸羽也是貢茶之最「顧渚紫筍茶」的發現者。紫筍茶是產於中國浙江省長興縣顧渚山的綠茶,茶名在《茶經》中已有明確記載。

陸羽本是棄兒,在現在的湖北省天門的寺院中長大。有一段時間他想成為戲曲家,人生經歷跌宕起伏。他學習儒學,富於文才,但絕不趨炎附勢,因此與政治無緣。

陸羽決定終生與茶為伴,而時常與這個年輕人交流並為其提供支持和幫助的,既有詩僧皎然,也有身為朝臣,因不屈服於權勢而遭朝廷貶謫詩人、書法名家顏真卿等。他們也和陸羽一樣醉心於茶。

陸羽也是一位尋訪佳茗的行旅之人,他的人生濃縮成為一部《茶經》。而迷戀岩茶的作者,一年一度要到訪武夷山,且「迄今已在中國各地喝過200多種綠茶」。作者或許是想讓自己的人生更貼近陸羽亦未可知。

「長生不老」背後是百姓的犧牲

「中國人為什麼古來講究喝茶呢?這是因為其中包含了中國人長生不老的思想。」

中國的皇帝最後都希望長生不老,這是道教思想。「信奉道教的皇帝和權臣,將永生於世的願望,寄託在了緩慢作用於身體的仙藥,即茶上。」

以進獻給皇帝的貢茶為代表,中國的茶最早是當權者獨享的飲料。嚮往萬壽無疆的皇帝們命令民間生產能延年益壽的極品茶葉。而另一方面,數以萬計的農民被徵召去採茶,並承擔著制茶以及將茶葉運往都城的繁重勞動。

書中介紹了唐代中期孤高自傲的詩人盧仝的名詩《飲茶歌》,盧仝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友人所贈顧渚山的新茶,飲用後感覺「凡身飄飄欲仙,神清氣爽」 。詩人最後詠歎道「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這首茶歌體現了「反朝廷的色彩」。盧仝不願進仕,拒絕朝廷的徵召,後來唐文宗年代爆發了朝廷官員和宦官之間的戰鬥,即「甘露之變」,他被捲入其中而喪命。

唐宋元明清,代代延續的茶史

中國人普遍開始飲茶始於7~10世紀的唐朝。通讀本書,可以縱覽歷代王朝與茶的歷史。

唐朝飲茶,是將餅茶(茶葉蒸過後定型的固形綠茶)打碎後煮沸飲用。而進入宋朝(10~13世紀)以後,餅茶不再盛行,取而代之的是製作更加複雜精巧的固形茶「團茶」。宋朝的第八代皇帝宋徽宗以嗜茶而聞名,著有《大觀茶論》一書。

元朝(13~14世紀)也在武夷山和顧渚山設有皇帝專用的「禦茶園」。打敗蒙古軍隊的明朝(14~17世紀)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農,他說自己不喜歡喝茶,下令不要再讓農民歷盡辛苦製作餅茶了,想喝茶的人就直接用茶葉好了。

「朱元璋想拯救農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將飲茶方式改為喝可以簡單製作的茶葉。我們平時喝的葉狀茶,就是從那時開始盛行的。」

極盡宋代之奢華的「團茶」從此銷聲匿跡了。明代鼓勵人們沖泡茶葉,普及「散茶」,

不再製成固形茶。綠茶的主要製作方式為用高溫炒熟使其停止發酵。烏龍茶始產於武夷山,茶壺作為新的茶具開始使用也源於這一時代。

清代(17~20世紀)是中國的茶文化大放異彩的時代。名品茶不斷湧現,各地都開設了茶館。第四代皇帝康熙巡遊江蘇太湖時,愛上了清香的綠茶,將其命名為「洞庭碧螺春」。

清朝第六代皇帝乾隆在歷代皇帝中最愛茗茶。他及其欣賞浙江省杭州的頂級綠茶「西湖龍井」,也非常喜愛湖南省岳陽出產的珍貴黃茶「君山銀針」,命令當地每年向朝廷進貢。

向朝廷進獻貢茶一直持續到清代。不久後,中國茶進入了飽受非議的時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毛澤東時代「茶被定性為王侯貴族的奢侈品、封建時代的殘餘物,茶田毫不留情地被荒廢了」。在文革的衝擊下,很多茶館關門歇業。

「現代的茶真正恢復生機是在經濟發展獎勵政策加大實施力度的1990年以後。中國各地都有很多歷史悠久的茗茶。茶農、文人、全中國飲茶的普通百姓為茶文化的復興開闢出了新的天地。」

中國茶使人神清氣爽身體健康

這本書的魅力恐怕在於其對中國茶的「光與影」詳略得當的描寫。

作者在開篇寫道:「從生活在西元前五到四世紀的老子和孔子起,直到唐宋時代,出現了為數眾多的優秀思想家、宗教家、詩人、書法家、皇帝及政治家,形成一座蔚為壯觀的『高山』。」繼而得出結論:猶如通奏低音一般將這些形成巍峨『高山』的人們串聯在一起旋律線條,便是茗茶。

「縱觀歷史,中國茶與注重藥效的道教淵源頗深,顯然是以道教為本源的。……從茶的世界來講,中國人都是道教信徒,他們至死都在追求精神飽滿身體健康的終極快樂。……從中可見中國人的道教思想。」

中國有句俗話說「嗜茶讓人傾家蕩產」,作者身為尋訪中國茶的行旅之人,屢屢動用自己的存款克服各種難題,包括中國在茶稅和貿易方面的各項規定以及複雜的手續。作者遇到了值得信賴的中國人,建立起了購買珍貴岩茶的管道。

任何一種高級茶飲用後都會迅速融入身體內,茶醉同時伴有一種飄飄欲仙之感。作者沉迷於中國茶的玄妙世界之中,達到了神仙思想的所謂「羽化登仙」的境界。

「品好茶,則心情愉悅。人們聚集在開心之地,可建立起心心相通的關係。和這樣的人一起飲茶,則神清氣爽,有益健康。這就是中國茶的真諦。」

《茶與中國思想的故事——茶改變了三千年的歷史》

佐野典代 著
發行:平凡社
開本:B6
頁數:224頁
價格:2200日元(不含稅)
發行日期:2020年3月25日
ISBN: 978-4-582-83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