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役男外派越南,愛上曾經充滿偏見的土地

作者:鄭偉志/換日線專欄

2015 年,我 24 歲的那年夏天,我帶著不悅的心情,來到了越南──為什麼來到越南呢?我是到越南服海外外交教育替代役。這一年的日子裡,她顛覆了改變我的刻板印象與價值觀。

在大學畢業前夕,每個男生都面臨著一年的服兵役時光,而天生反骨的我,對於軍中的紀律與服從相當的抗拒,因此申請了替代役資格。但當年替代役名額供不應求,因此沒有抽到替代役資格,才因而轉向專長替代役的申請行列。很幸運的,我申請上了全台只有 15 名的海外教育替代役,服役內容顧名思義就是到國外教書一年。總共有 3 個國家可以選:馬來西亞、印尼與越南。

在得知可以出國當兵後,內心滿腹的期望與幻想。想像著供吃住及來回機票的福利,而國家每個月還給我不錯的薪資,這更滋長我內心的優越感。然而,上天給了我畢業後的第一場考驗。

從「排斥」到覺醒的心態改變

在得知我的外派地是越南後,我整個驚呆了。因為在這三個國家中,越南是我人生規劃中完全沒想要去的國家,何況是了解她的歷史、地理及語言。那時在我心中所認知到的越南,就是台北車站大廳裡的移工,看見在周末時看見他們聚集在廣場裡聊天、唱歌,或是時常在車站附近看見的移工店家。每次經過,我常有一種鄙視,或是自我感覺高尚的可悲想法。

但,自我感覺良好或是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往往忽略是自己糟糕又見識淺短。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命運把我送到越南的原因。

很快地,8 月底我抵達越南的胡志明市。下了飛機拖著笨重的行李、走出機場大廳,一股伴隨香水味的熱氣撲鼻而來,我知道,這就是現實了!起初我還真的完全不能,甚至有點不想適應這個國家的交通、飲食,更直接地說,我也一直抱著種族優越感的思想。

抵達我的住所後,我似乎鬆了一口氣。因為我住的地方是當年台灣的南向政策所開發的地方「富美興」,但後來被韓國人發揚光大。因此走在富美興的路上,都是韓國餐廳、超市、美容院、學校,你會自己以為到了韓國,因為路人是韓國人,講的語言是韓語,連結帳的店員都是韓國人。在越南的前兩個月,只要我下班後,都會去韓國的餐廳、酒吧認識新朋友,因為這可以讓我暫時忘掉身在越南的真實感。

但沒多久,我漸漸的感到茫然無趣味。僅管每天可以認識不同的韓國朋友,但想要打入他們的生活圈,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更別說是在異地想要打入其他國籍的族群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英文課文裡介紹到美國詩人Robert Forst 的作品 The Road Not Taken,而其中最經典的名句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主要大意是鼓勵讀者們,走在人生的岔路時,不管選擇哪條路,其帶給你的意義都將非凡。

如今我還記得,當時有一位學生反問我:「老師,那你來越南也是想要突破自己嗎?」那瞬間我被打醒了。雖然我在台上都鼓勵學生們去體驗詩中的黃金之路,但自己卻未曾品嘗她的奧妙,從那刻開始,我改變了自己待在越南的心態。

踏出舒適圈,走進越南當地生活

後來,我走出了我的第一層舒適圈,我開始走進當地越南人的日常生活中。第一步,我就從學習越語開始。越語的拼音系統是當年法國殖民時以英文字母所建立下來的,因此在學習認讀音上很快就能掌握發音脈絡。而我也逼迫自己開始融入越南文化。每天放學下班後,都騎著腳踏車到附近的路邊小吃攤,跟著當地人坐在路邊,喝著西貢啤酒、吃著越式烤肉河粉,講著不流利的越語,有時還夾雜著英文,跟著他們雞同鴨講。

漸漸的,我完全脫離台灣人的生活圈。從早到晚,我看的是越文旅遊雜誌,讀的是越文網站,連聽歌都是越文當紅流行歌。半年後,我已經可以獨自在越南的大街小巷穿梭,不論是點餐、坐車、殺價買東西都得心應手。

為了更深入當地文化,我更直接到當地的大學,開始認識大學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文化交流,後來我更有機會到胡志明市的大學舉辦華語文活動交流。沒多久,我就被新聞系的學生邀請受邀參加了越南年度盛事「流行文化影視節」的頒獎典禮。甚至在離開越南前的 2 個月,很榮幸地被胡志明市新聞台 HTV 記者訪問,請我聊聊關於文化交流的相關議題,分享台灣的文化活動。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我想:唯有願意走出自認為的舒適圈,才能擴大自己的生活圈。

親民的機票價格,讓我玩遍越南各地

我在熟悉胡志明市後,幾乎每個假期,只要時間允許,我都坐著當地的廉價航空或是臥鋪列車到處旅行,看看這個國家的面貌。在外派的一年時間,我拜訪了富國島 2 次、河內 3 次、下龍灣 4 次、峴港 2 次、芽莊 2 次,還有會安、順化、寧平。那一年內,我搭了將近 30 幾趟的飛機,最後還成為了會員。

但是,其實我一點都不富裕。因為越南的廉價航空價錢跟台灣高鐵台北到台中相比,都來的便宜。例如,從胡志明市飛河內,大約 2 小時的航程,每趟機票大約是 20 元美金。而這樣的飛行時間相當於台灣飛到日本的時間了!機票的親民程度,也是讓我更愛越南的一大原因。你在飛機上,可以看到真正越南人的生活百般型態,例如,帶著一大包的青菜、一大串的綠芭蕉,或是連活生生的雞都能戴上飛機去。也許這樣的場景不常見,但這就是當地的生活的一種型態。

謝謝越南,是她改變了我

有一次的冬天,我拜訪了下龍灣。當時的下龍灣的天氣只有 5 度。沒錯,就是 5 度!很難想像一個熱帶國家的氣溫竟然只有 5 度! 當時,因為氣候因素,原本訂的船上旅館無法行駛。在迫於無地方住的的情況下,便隨便找了一間旅館入住。也許命運總就是那麼的奇妙,我因此認識了旅店的老闆明英;而在隨後農曆新年,我更拜訪了明英在河內的老家,從此我交到了一位越南兄弟。2016 年 6 月,距離我結束外派只剩下一個月,這也成為我最後一次拜訪明英在下龍灣的家。當年明英剛當上爸爸,一個兩個月大的小嬰兒在我面前,我抱著這個孩子心中滿懷的不捨與感激。

離開越南前夕,我獨自一人坐在西貢河畔旁,喝著西貢啤酒,眼眶卻是紅的。因為,這一年的時間,改變了我許多,我愛上了這個當年我充滿偏見的土地。這裡的人好純樸,景色如此的天然。離開越南後,常常想起那段回憶,因為越南那塊純淨的土地,洗淨了我骯髒的優越感。心想如果有那麼一天,我一定要再回去看看。

直到 2019 年,我剛在美國拿到碩士學位。我突發奇想,決定要重回越南,感謝當改變自己的土地,飛機一落地,出了機場大門,吸了一口親切帶有熱帶國家的香水的空氣。之前每天去的路邊小吃攤,老闆還認得我;連當年的保全警衛,都很溫情的給我一個大擁抱。回憶那 300 多天的日子,要不是越南,我不會改變。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替代役男外派越南:踏出舒適圈、走進當地生活,「愛上我曾經充滿偏見的土地」》,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在全台唯一的「東亞語文學系越語組」學越南文,改變了我的人生
不會越文、不喝啤酒、不會過這邊的馬路,但她說:「我想在越南找工作」

作者簡介:

鄭偉志,基隆人,大學主修外文,美國德州大學商學碩士。是一名學校老師,也是小說、影劇與深度旅遊愛好者。喜歡哪一個城市,就決定直接在那兒住上了一段時間。曾在日本騎著重機賞了好幾個花祭、在泰國度過了潑水的夏天、當兵闖蕩了越南一年,拖著行李遊遍了美國學海,穿越了北京子紫禁城的歷史,嘗遍了大韓民族的辛辣。喜歡用文字回憶過去的自己,謝謝那時的自己,因為有了那時,才有現在。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