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是什麼樣?3歲男孩回答暖哭媽媽

文/李宜蓁

走紅於1970年代的香港歌手陳美齡,除了是歌手、作家、演講家,擁有史丹佛教育學博士學歷,也是抗癌鬥士。多重身份中,最讓她驕傲的是「母親」,她認為,3個兒子「教」會她當更好的母親。她出版新書《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談的並非如何鞭策孩子進入名校,更多的是當父母的覺醒、理解孩子成長過程的需求,讓他們長出適當的能力。

圖片來源:劉潔萱攝
圖片來源:劉潔萱攝

陳美齡說,比起念教育博士,3個孩子才是我最好的教養老師。劉潔萱攝

數個月前,教養教育圈瘋傳youtube一個影片叫「家長絕對不能做的10件事」,內容是一位61歲、氣質溫婉、帶有香港口音的母親陳美齡,分享教養祕訣。影片觀看次數高達11萬,有人問:這位「陳美齡」是誰呢?

陳美齡是14歲就出道,1970年代曾紅遍港、台、東南亞,與鄧麗君齊名的香港歌手,同時她也是作家、演說家跟史丹佛教育學博士,但她認為,最讓她驕傲的身份是3個兒子的「母親」。

陳美齡是不折不扣的「學霸媽媽」,不但她自己是美國史丹佛教育學博士,她同時把自己3個孩子全送進史丹佛唸書,目前老三還在讀大三。她出了一本《50個教育法,我把3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裡頭講的不是教兒子怎麼考試、如何看功課,反而是家長要覺悟的教養心態、希望兒子擁有的15種力量、培養好學態度以及跟青春期孩子應對的方法等。陳美齡說,怎麼當媽媽這件事,比起去念教育學博士,3個兒子反而教了她更多。

30年前日本版「挺身而進」

一切要從1986年在日本發生的「美齡論爭」說起。陳美齡14歲在香港出道後,17歲到日本發展,隨後她與日籍先生結婚,於1986年生下大兒子和平,因為她餵母奶,家裡離東京電視台又有兩小時的車程,在節目編導同意下她帶著兒子一起去電視台上班,卻意外引發爭議,有人同意,但更有保守人士挑戰:「帶小孩上班,會給人麻煩」、「對孩子也不好」、「結了婚,生了孩子,就該守婦道」、「又想生孩子,又想追求事業,太貪心了!」她甚至出席國會,希望社會多理解兼職媽媽的困難,更要在公眾場合多接受小朋友的存在。1988年「美齡論爭」得到日本新流行語大賞的大眾賞,美國《時代雜誌》也報導此事,沒想到,意外開啟了陳美齡就讀史丹佛大學的淵源。

當時陳美齡並不是執意挑戰保守的日本社會,也不懂性別平等,單純出自一個工作媽媽想同時照顧好孩子的心。後來一位史丹佛大學女權經濟學教授建議她到史丹佛唸書,這個論爭就不會停留在一個藝人遭受攻擊的程度,而可能有機會改善下一代婦女的整體處境。幾度猶豫下,陳美齡抱著兩歲的大兒子前往美國讀書,並在就學期間生下二兒子昇平。

孩子是哲學家,別小看他們

陳美齡回憶,有次在「道德研究課」上,教授問:「什麼樣才叫做理想的家庭?」她以為只要有父母、兄弟姐妹就是了,教授要她回家想想明日再談。

陳美齡很頭痛,因為回家也沒人可以聊,只有3歲的大兒子。洗澡時她問:「和平啊,什麼樣才是最好的家庭呢?」兒子只顧著把手上的小鴨鴨推來推去,根本沒回答。睡覺之前和平忽然說:「媽媽,我想到了,最好的家庭就是,當你想起家裡的人的時候,(手指著陳美齡的心)這裡就暖暖的。」提到這句,陳美齡鼻頭就紅了。

「我以為他沒在聽,沒想到他一直在思考。小孩是philosopher(哲學家),這個答案真好,我想不出來啊,所以千萬別小看他們!」陳美齡說。

在史丹佛修課結束,陳美齡回到日本,白天忙演藝工作、晚上等孩子睡了就繼續回書房寫論文。論文反覆的修改很磨人,有一晚,昇平拉了被子不作聲的爬到書桌下,抱著媽媽的腳就睡著了。陳美齡慚愧極了,原來小孩睡著以後也會想媽媽,她乾脆在書房鋪上榻榻米,讓孩子跟她睡在一起。有次先生跑進書房罵:「你要學位還是要命?」她感到孤立無援,只好咬著牙根繼續拼,那時她的目標已經不再是學位,而是趕快寫好論文、精神得以解脫。

那時的陳美齡不但是當歌手、主持節目、到大學演講教書,更是一個博士生、一個媽媽,這麼多重身份難道不會辛苦到想放棄嗎?陳美齡說:「我覺得小孩更可憐,偏偏出生到這個家,媽媽剛好在念博士,好倒楣啊!我自己不可憐,因為是我自己選的嘛!」

在兩個兒子上小學前,陳美齡經常帶著兩小出門工作,除非是到外地出差,早上她也跟一般媽媽一樣,早起做早餐、便當,晚上最晚7點一定回家,陪孩子一起入睡。陳美齡珍惜小孩在身邊的每一刻,不跟朋友喝茶、也不逛街購物,角色切換的哲學是:「如果我當時在照顧小孩,就會把唱歌表演當成是『我個人的生活』;如果我當時在工作,就會把做媽媽當成『一種享受』。」

不剝奪孩子愛你的機會

2007年,陳美齡發現自己得了乳癌,剛好也是二兒子昇平考大學的一年,兩個孩子都想回日本,在媽媽動手術時陪在身邊,但因為陳美齡考量昇平的期中考很重要,只答應大兒子回來。沒想到,昇平太過擔心媽媽竟然在重要考試交了白卷。談到此,陳美齡懊悔不已,她難受的不是可能影響到昇平入學成績,而是「我做錯了,我以為只要媽媽愛小孩就好了,不是的,小孩也需要愛媽媽,要給他們機會去愛你!」說著說著,她鼻頭又紅了。

男孩子個性難免比較皮,陳美齡卻從未體罰過三兄弟,因為孩子犯錯時,媽媽的「說道理功」更厲害。大兒子小學低年級時,因漢字測驗考不好,騙媽媽說考卷還沒發,結果陳美齡卻在書包找到一張皺巴巴的70分考卷。問老大為何說謊?他答:「因為我考得不好。」這句話讓陳美齡的心被戳了一下,因為她「愛兒子沒有任何條件」的心,沒有傳達到兒子心中。

後來陳美齡認真跟兒子解釋,無論他是怎樣的小孩,媽媽都喜歡,沒必要隱藏自己。說了第一個謊、勢必要說更多的謊,她不希望母子關係越來越遠……這麼一解釋,抱一抱、哭一哭再繼續說,竟然說了整整8小時。三兄弟知道媽媽的說道理功超強大,被說一次就沒敢再挑戰,「老大8小時,老二6小時,老三5小時,三兄弟笑說,哥哥永遠是最慘的,因為媽媽一開始還不會!」陳美齡自嘲。

陳美齡跟三兄弟零距離,是從孩子還很小,她每天主動跟小孩分享媽媽行程的美好成果,「當媽媽都已經說了很多很多,小孩就比較不好意思只說『沒什麼』!」在他們9歲起,陳美齡就會經常為他們打「青春期預防針」,提早告訴他們青春期會因為荷爾蒙導致身心變化,「當你感到焦躁不耐煩,並不是自己的錯,也不是爸媽害的、兄弟害的,不是同學、老師害的,是荷爾蒙的錯,等一陣子荷爾蒙過去,就好了。」

家長一定要做的3件事

除了「家長不能做的10件事」,陳美齡也給現代爸媽幾個「家長一定要做的3件事」建議,就是教孩子閱讀、煮菜、多帶到戶外玩。閱讀是孩子自學的起點,到戶外玩可以開啟孩子的觀察力、感受力,而帶孩子煮菜可以讓他們從小接觸「數學的概念」,菜一共買了多少錢,要做蛋糕需要幾克的麵粉,烤箱設定幾度、幾分鐘,也讓他們接觸營養的概念,一輩子懂得照顧健康。

更多親子天下報導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親子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