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查:近八成民眾不滿政府抑制物價 憂縮衣節食成常態

[FTNN新聞網]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隨著全球經濟波動,台灣民眾對物價上漲的敏感度持續攀升。根據輔仁大學 AI 發展中心調查顯示,98.0%民眾有感近期物價上漲,面對物價增漲,近八成(78.1%)民眾政府抑制物價上漲的成效感到不滿意,相較前次調查(2022年12月)結果,減少8.4%。盡管對政府抑制物價上漲成效的民眾有所減少,但81.9%的民眾仍擔憂未來物價持續上漲,相較2022年12月調查,提升12.4%。

台灣民眾關心物價上漲議題,根據輔大AI發展中心調查顯示,近八成(78.1%)民眾政府抑制物價上漲的成效感到不滿。圖/取自輔大AI發展中心 臉書
台灣民眾關心物價上漲議題,根據輔大AI發展中心調查顯示,近八成(78.1%)民眾政府抑制物價上漲的成效感到不滿。(圖/取自輔大AI發展中心 臉書)

在經濟景氣方面,59.6%民眾認為國內目前經濟景氣不佳,而有46.5%的民眾預計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將變差,反映出民眾對當前經濟復甦的悲觀態度。

為了解民眾對於物價上漲的看法及其對生活的影響,輔仁大學 AI 發展中心長期關注消費信心及相關議題。新任校長藍易振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結合《輔大東森智慧數據中心》於2024年3月28日至3月31日,以EDM方式通知,進行「民眾對物價感受議題」網路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為1,555份,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為正負2.49%。

調查顯示,對於物價上漲的原因,民眾普遍認為是國內政策(78.0%)和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70.1%)所致,顯示全球經濟因素與國內政策均對日常生活成本有顯著影響。

另外,民眾的收入情況與支出增加的比例顯示經濟壓力。調查顯示,77.7%的民眾表示近半年每月總支出增加超過1,000元,而75.7%的民眾每月總收入未有增加或甚至減少。此外,也有31.1%的民眾表示每月財務狀況是「入不敷出」。這種收入未增但支出增的狀況,迫使民眾調整購買行為來應對物價的變化。

在消費行為上,92.6%的民眾表示會減少部分支出以維持收支平衡。具體來說,57.7%的民眾選擇減少餐飲開銷,其次是降低休閒娛樂支出,占比55.3%。
此外,53.8%的民眾選擇減少線上購物以節省開支,而31.3%的民眾則是透過增加線上購物頻率尋找更多優惠。整體而言,針對物價變化,多數民眾採取減少非必要開支和轉變消費習慣等節流策略,而有較少比例的民眾選擇透過投資或增加收入來對抗物價上漲的影響。

【調查結果】
■相較2022年12月調查,民眾雖減少對政府抑制物價成效的不滿,但仍擔憂未來物價持續上漲;同時對近期物價上漲的原因多認為是受國內政策影響、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
根據調查顯示,高達九成八(98.0%)民眾有感近期物價的上漲(非常有感覺76.5%、還算有感覺21.5%),相較前次調查(2022年12月)結果,減少1.1%。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對於政府抑制物價上漲的成效,有近八成(78.1%)民眾感到不滿意(非常不滿意46.0%、不太滿意32.1%);僅13.3%感到滿意(非常滿意0.8%、還算滿意12.5%)。相較相較前次調查(2022年12月)結果,不滿意民眾減少8.4%。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民眾雖減少對政府抑制物價成效的不滿,但仍擔憂未來物價持續上漲。調查顯示,81.9%民眾認為未來一年內整體物價仍會上漲(大幅上漲38.6%、小幅上漲43.3%)。相較前次調查(2022年12月)結果,增加12.4%。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59.6%民眾認為國內目前經濟景氣不佳。
對於目前國內的經濟景氣,59.6%民眾認為不好(非常不好17.6%、不太好42.0%);37.9%認為好(非常好2.5%、還算好35.4%)。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民眾對近期物價上漲的原因多認為是受國內政策影響、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所致。
根據調查,民眾認為近期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以「國內政策影響(如能源政策、水電費率調整)」與「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如石油、鋼鐵、小麥、玉米)」的比例較高,占比分別為78.0%與70.1%;其次為「貨幣政策影響(央行利率調整、貨幣供給)」(46.3%)、「市場需求增加(如節慶假日購物潮)」(16.3%)。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與半年前相比,近3成(29.6%)民眾每月總支出多3,001元~5,000元;75.7%民眾每月總收入未增加;31.1%民眾每月「入不敷出」。
若與半年前相比,22.3%民眾每月總支出沒有增加或增加在1,000元以下(沒有增加17.8%、1,000元以內4.5%);77.7%民眾近半年每月總支出增加超過1,000元,而3,001元~5,000元為多數民眾每月總支出所增加的金額,占比29.6%;其次依序為1,001元~3,000元(23.6%)、5,001元~10,000元(15.7%)、10,001元~20,000元(4.6%)與20,001元以上(4.2%)。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若由民眾每月總收入增減情形來看,近半年內只有24.4%民眾每月總收入有增加, 而增加幅度多在5%以內(15.9%),近七成六民眾(75.7%)每月總收入為維持不變或減少(沒有改變53.8%、減少21.9%),顯示多數台灣民眾在每月總收入維持不變甚至減少的情況下,因物價上漲而需增加支出費用。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詢問若將收入扣掉支出,每月的財務狀況如何?33.1%表示「收入大於支出」;35.8%「收支平衡」;但也有31.1%的民眾表示「入不敷出」。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超過六成五的民眾認為目前的物價上漲已對生活產生影響;46.5%民眾認為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會變壞。
調查顯示,65.3%民眾表示生活受到影響(完全無法接受5.9%、壓力很大22.6%、有點吃力36.8%);32.7%認為尚可接受;2.1%認為幾乎沒有影響。
此外,46.5%民眾認為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與目前相比會變壞(變壞很多15.2%、變稍壞31.3%);而12.1%民眾認為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會好轉(變好很多1.2%、變稍好10.9%);36.8%民眾認為不會改變;另有4.6%民眾表示不知道/沒意見。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生鮮蔬果/水產/酒/飲料/調味料等食材或食品與餐飲消費為民眾日常三大主要花費項目,同時亦受物價上漲影響最大。
根據調查顯示,民眾日常較主要的花費項目,前三大項分別是「購買生活用品」(82.5%)、「購買生鮮蔬果/水產/酒/飲料/調味料等食材、食品」(69.7%)以及「餐飲消費(含外食/外帶/外送)」(68.4%)。而認為受物價影響較大的三個花費項目,同樣為「購買生活用品」(61.5%)、「購買生鮮蔬果/水產/酒/飲料/調味料等食材、食品」(65.4%)以及「餐飲消費(含外食/外帶/外送)」(70.2%)。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92.6%民眾願減少部分支出以維持收支平衡,餐飲與娛樂開銷首當其衝。
92.6%民眾表示會改變消費行為(包括停止購買不必要的產品/服務38%、改購買價格較低的產品/服務54.6%)以減少部分支出,維持收支平衡,調整的消費類別以「餐飲消費」(57.7%)占比最高,其次為「休閒娛樂支出」(55.3%)、「治裝費」(38.8%)、「購買食材、食品」(32.3%)等。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53.8%民眾選擇減少線上購物以節省開支,而31.3%的民眾則是透過增加線上購物頻率尋找更多優惠。
調查顯示,物價上漲使得31.3%民眾「增加了線上購物頻率,尋找更多優惠」;53.8%「減少了線上購物,節省開支」;另有14.9%無明顯變化。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整體而言,針對物價變化,民眾大多採取「減少非必要開支」和「轉變消費習」等節流策略作為應對措施,而有較少比例的民眾選擇透過投資或增加收入來對抗物價上漲。

針對物價變化,民眾大多採取「減少非必要開支」(78.3%)、「轉變消費習慣,如選擇價格更親民的商品」(67.2%)等節流的應對方式;而「投資股票或其他金融產品以對抗通貨膨脹」、「學習更多理財知識」、「兼職/增加工作項目,尋找額外的收入來源」等開源、增加收入的方式,占比分別為32.2%、23.5%與21.7%。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

【調查說明】
1、本次民調由《輔大東森智慧數據中心》負責問卷設計、調查執行、資料處理、統計分析及報告撰寫。調查期間於2024年3月28日至3月31日進行,以台閩地區年滿18歲以上民眾為調查範圍及對象;調查方式以EDM方式通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為1,555份,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為正負2.49%。進行統計分析之前,原始資料先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113年2月底)進行性別、年齡、地區、教育程度樣本加權,以符合台閩地區18歲以上人口之母體結構,使本調查具有代表性。
2、《輔大東森智慧數據中心》是由輔大AI人工智慧發展中心與東森民調雲共同產學合作成立,在包含政治、新聞時事、生活綜合、產業財經、娛樂影視、購物消費、美食旅遊、趣味等面向,透過人工智慧分析消費者模式,創新消費統計模型,預測流行方向,找出不同消費者的生活需要,讓學術研究成果走出校園,幫助更多人。《輔大東森智慧數據中心》將每半年進行一次「民眾對物價感受議題」之調查研究,藉以追蹤物價對民生消費之影響。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為什麼去日本跟團比以前貴? 旅遊業曝4大關鍵因素
勞工注意!勞保老年年金「今年64歲才可請領」 2026估計將上調至65歲
薪水趕不上通膨、勞保「快破產」潛藏負債11兆 蔡英文8成勞動政見挨批跳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