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藝師施鎮洋、施至輝 子女克紹箕裘

文化部登錄的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木雕藝師施鎮洋,現年七十二歲,在工藝傳承領域傳習計畫結業藝生施懿紋是他的次女,儘管在大學念的是財稅,很另類竟然成了父親的藝生,進駐宜蘭傳藝園區的駐點工作室,施懿紋在木雕習得的技藝表現不俗。施鎮洋說,女兒對木雕很投入,本來訓練是圓形的龍柱,一種轉換的技法相當不簡單,變成了浮雕,讓施鎮洋感到欣慰,讚賞不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文化部文資局與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合辦的「接班人傳統工藝示範與推廣計畫」,令人津津樂道的是有不少父女檔,還有父子檔;八十二歲的施至輝藝師也是文化部登錄的重要傳統工藝粧佛保存者,其次子施世曈,雖然把習得的技藝當成是副業,但學到的是父親做事精神。 施世曈表示,一年三六五天,有三百天父親都在做事,雖然年紀不輕,頂真的精神,樂此不疲。與別的藝生比較,施世曈自然被要求的更嚴格。 施鎮洋藝師的藝生羅文睿念台師大美術系博士班,羅文睿說,從大二起跟著老師習藝,技藝的本身就是做事的敬業及精神,學了九年,不算出師,是要一輩子的學習,尤其是創作,很難講有幾成的功力,老師的作品總是有個樣子,那是不斷練就的功夫。 「一件作品未作完,以為作的很好,老師說不行,做事的精神,人生學習最重要。木材的纖維有順、逆向,與人生有關,要順勢而為。」羅文睿說,在人生的訓練上有所轉變,而且改變很多。強調謙虛學習,一輩子都學不完,同樣秉持這樣的精神,技藝才能更精進。 分享心路歷程,藝師施鎮洋說,與傳藝中心的緣份很深,當然不是一、兩天,藝生的訓練結束駐園是另外新的開始,期勉藝生,工藝很重要的是敬業,每次上課第一天都要講的,敬業過程,工藝也是磨練出來的,巧才有好出路。 藝師施至輝說,做工藝傳承很光榮,能獨立更不簡單,回憶當初學藝,父親反對,因為母親鼓勵受了感動才接受,不傳承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