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從歷史學會正確教訓!《外交政策》:德國忽視來自中俄迫在眉睫的威脅

烏克蘭戰爭爆發超過10個月,德國政府對烏克蘭與能源危機的處理方式不僅讓德國與烏克蘭的關係惡化,也讓歐洲其他盟友感到不滿。美國智庫「歐洲政策分析中心」非常駐研究員盧卡斯27日在美國期刊《外交政策》指出,德國從歷史吸取了錯誤教訓,在俄羅斯及烏克蘭的議題上,德國仍執著於歷史及地緣政治的錯覺。

德國的盲點

歐洲政策分析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研究員盧卡斯(Edward Lucas)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指出,德國剛剛統一後,迷上了俄羅斯,忽略了兩國地理位置之間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立陶宛(Lithuania)、波蘭等國家的安全與福祉。

盧卡斯批評德國政客追求貪婪、道貌岸然、不負責任的政策。就接納新的東方民主國家加入歐盟與北約(NATO)而言,德國拖拖拉拉。與此同時,德國尋求與俄羅斯進行利潤豐厚的雙邊交易,尤其是橫跨波羅的海(Baltic Sea)的2條天然氣管道北溪一號(Nord Stream 1)與北溪2號(Nord Stream 2)。

德國境內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美聯社)
德國境內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美聯社)

德國境內的北溪一號天然氣管線。(美聯社)

盧卡斯指出,他試著透過新聞、演說、諮詢來提醒德國人注意俄羅斯復甦的帝國主義帶來的危險時,他們都加以嘲笑。他仍然記得,2010年左右曾在德國總理府試圖警告對話者關於俄羅斯採用混合戰爭戰術的危險,包括俄羅斯對鄰國使用虛假資訊、經濟脅迫、顛覆、間諜活動、武力威脅。

然而,盧卡斯表示德國政府並未把他的話當一回事,他批評德國政府自滿的做法讓俄羅斯的間諜、騙子、惡棍在德國橫行,竊取機密,暗殺批評者,建立影響力。盧卡斯透露,1980年代一名北約國家的情報官員向他表示:「如果你想讓俄羅斯認真對待某件事,就把它交給德國人,並對他們說這是秘密。」盧卡司指出,俄羅斯對德國安全部門的滲透從那時起就已經惡化了。

歷史盲點、地理盲點、地緣政治盲點相互關聯,德國人因為民族主義被希特勒(Adolf Hitler)的納粹政權濫用而對民族主義過敏,德國人對愛國情緒在1988年至1991年推翻共產主義的起義中扮演的角色感到畏縮。

在德國境內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美聯社)
在德國境內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美聯社)

在德國境內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美聯社)

盧卡斯指出,德國人聲稱冷戰結束其實歸功於德國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的「東方政策」(Ostpolitik),其重點是與蘇聯集團和解及建立信任,而且蘇聯當時同意德國統一,並將其軍隊撤出前東德,德國應該對此感激,而不是懷疑。

德國投入軍費較低

軍費在德國一向不受歡迎,到了2005年,軍費僅占德國GDP的1%。現代世界中,德國的政策專家宣揚應該透過對話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對抗,而避免衝突的方法是促進貿易及投資,俄羅斯永遠不會攻擊其客戶。然而,如今全世界都看到這個方法不奏效,而德國正忙著擺脫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並越來越擔心其對中國的依賴。

這些年來,德國普遍存在的反美氣氛助長了道德同等主義(moral equivalence)及比爛主義(whataboutism):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政權有其缺陷,但美國呢?伊拉克戰爭及阿富汗戰爭失敗,安全國家過度強大,還曾選出讓人討厭與震驚的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等。

德國人對納粹德國時代犯下的罪行深感內疚,但他們幾乎沒意識到第2次世界大戰為烏克蘭帶來的死亡及破壞遠遠超過為俄羅斯帶來的死亡及破壞。盧卡斯批評德國人對歷史自鳴得意的無知讓他們無法將過去的教訓應用到其他罪行及危險。

普京正式下令對烏克蘭動武後,歐洲各地當天就出現抗議人潮,許多民眾將普京與納粹魔頭希特勒的照片並列。(美聯社)
普京正式下令對烏克蘭動武後,歐洲各地當天就出現抗議人潮,許多民眾將普京與納粹魔頭希特勒的照片並列。(美聯社)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下令入侵烏克蘭後,歐洲各地當天就出現抗議人潮,許多民眾將普京與納粹魔頭希特勒的照片並列。(美聯社)

長期以來,指出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蘇聯與希特勒的第三帝國(Third Reich)之間的相似之處就一直被譴責為試圖將納粹大屠殺(Holocaust)相對化。1980年代後期,「歷史學家之爭」(Historikerstreit)將史學問題帶入了政治主流。

盧卡斯指出,即使是現在,當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政權符合法西斯主義的定義,大多數德國人仍然深陷在德國獨特的歷史。俄羅斯曾受過德國施加的苦難,這讓俄羅斯免受德國的譴責。烏克蘭在德國歷史記憶中的隱匿性讓德國人未對烏克蘭的命運感到憤怒。

幻想很難消亡,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之前,德國總理蕭爾茨(Olaf Scholz)政府承諾向陷入困境的烏克蘭提供5千頂軍用頭盔作為「軍事援助」,成為笑柄。烏克蘭戰爭爆發後,蕭爾茨宣布了「時代轉折」(Zeitenwende,德國的外交及國防政策改革),將德國的國防預算增加1000億歐元,對烏克蘭的言語支持跨越了政治領域,只有強硬的左翼與激進的右翼持反對意見,照過往的標準來看,德國的變化確實驚人。

然而,盧卡斯指出,德國政府的言行與承諾相去甚遠,德國已經收回迅速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2%之承諾,現在德國要到2025年才能實現這個目標,而德國官員解釋,僵化的採購系統根本無法有效吸收更多資金。

更糟糕的是,蕭爾茨公開表示渴望回到歐洲的「戰前和平秩序」,這表明德國官員尚未充分理解2022年的教訓,過去數十年不是安全天堂,而是危險的戰略暫停,德國忽視來自俄羅斯及中國迫在眉睫的威脅。

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爾茨到訪北京,成為新冠疫情爆發後第一位在中國會晤習近平的G7領導人。(美聯社)
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爾茨到訪北京,成為新冠疫情爆發後第一位在中國會晤習近平的G7領導人。(美聯社)

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蕭爾茨到訪北京,成為新冠疫情爆發後第一位在中國會晤習近平的G7領導人。(美聯社)

此外,德國與許多歐洲夥伴之間的信任赤字仍然巨大。德國首都柏林(Berlin)舉行的一場會議上,拉脫維亞國防部長帕布里克斯(Artis Pabriks)的話總結了盟友的擔憂:「我們願意為自由而死,你們呢?」

盧卡斯表示,德國人或許能酣睡,但德國依舊讓其他國家失眠。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