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稿/珍惜水資源 化解缺水危機//智庫論壇/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李沃牆

原以為春雷一聲響,台灣在久旱逢甘霖後能解除旱象;無奈水庫進帳有限,加上乾旱已久,僅能稱上杯水車薪,無助於紓解七十年來最大的旱象;限水措施仍將如期實施,民眾可得要忍受苦日子。 水是民生必須用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水資源產業具有相當的投資潛力,因而被稱為藍金,並與黃金、農金(農業)、黑金(石油)、綠金(替代能源)合稱五金。世界經濟論壇在一月底發布2015年全球風險分析報告,繼石油、能源、氣候、糧食等危機後,水資源危機將成為全球影響最大的風險。而聯合國近日發表的年度《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也指出,若人類不大幅改變用水習慣和改善水資源管理,那麼隨著人口的急遽增長、因糧食需求所造成的灌溉用水將大幅增加,加上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和城市化發展等因素,全球在2030年有百分之四十的國家和地區將出現水資源不足困境。 據統計,台灣地區每年平均有二千多毫米的雨量,按理應該是水資源不虞匱乏的國家;但因地狹人稠、山坡陡峭、雨勢集中,再加上河川短促,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也因此,台灣平均每人每年可分得的雨量,僅為世界平均值的七分之一左右,成為名列全球第18位缺水國家。在水資源不足下,復又超抽地下水、河川遭污染、水庫淤砂率高、水管漏水嚴重、水費太便宜以及人為浪費、水資源管理失當均難辭其咎。 沒水比沒電更痛苦,因為影響的不僅僅是衛生問題,還攸關國家經濟發展。就產業面而言,一旦限水,包含電子、半導體、紡織、石化等逾千戶工業用戶將受影響;據評估,若科學園區廠商減少供水百分之三十,可能會危及整個高科技產業供給鏈,預期產能損失將逾百分之五十,恐成為影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的一隻黑天鵝。 台灣面臨水資源危機已成為事實,如何開發水資源及節約用水絕對是當務之急。建議政府應將缺水、缺電危機提升為國安層級,並建立危安機制來因應。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都在積極推動水資源基礎建設以解決水資源供需失衡的問題,包括成熟國家的管線維修更換、新興市場的水務基礎建設計劃。盼能有效地的開源、調配和治理,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也能提升水資源的使用效率。 此外,爭議多年的水費合理性亦應再檢討及調整。據環保署調查一項顯示,在全球廿九個國家的水價調查發現,以平均單位水價每立方公尺來看,台灣水價僅全球平均的五分之一,水費負擔率(自來水費除以各國人均GDP)為全球第二低;相較於鄰近的香港、新加坡、日本便宜許多,且多年未調漲,水公司也因而虧損。有人認為,以價制量或許能滅少用水浪費;但也有民眾認為,政府在提高水費之前,必須先有效改善漏水及維持良好的水質,否則無法認同水費調漲。在口水比雨水多的情況下,一場抗旱大戰已無可避免。因此,珍惜水資源以化解水危機更是刻不容緩。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