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公司管理/馮侖:萬科買普洛斯、融創買萬達的內在邏輯

所有房地產人都會記得十年前的 2007 年,發生在美國最大商用物業集團 EOP 公司和知名基金公司黑石之間的一次並購。390 億美元,是黑石的收購總成本,這也是有史以來全球規模最大的一宗杠杆收購交易。 中國人擅長創造記錄、追趕記錄,就在上個禮拜,亞洲歷史上最大一單私募股權並購,在中國大陸房地產領域誕生了。 14 號那天,新加坡上市公司普洛斯被萬科領銜的中國大陸財團,以 116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將近 790 億的價格收購了。普洛斯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亞洲最大的現代物流設施提供商。 萬科是跟其他四家一起收購的普洛斯。另外幾方來自投資資本。很多人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做房地產的萬科要收購一家物流巨無霸? 其實,萬科早就不是單一蓋住宅的開發商,這些年,萬科變得越來越多元、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多。商業地產、物流地產、倉儲地產都廣泛的涉及。 我們來看看普洛斯的履歷——進入中國大陸快十五年的時間,從 14 萬平方米起家,增長百倍到 1500 萬平的物業資產。可怕的是,即使將前十名其他企業擁有的土地份額全部加起來,也不及普洛斯的三分之二。各大物流、電商、高端製造業都是普洛斯的客戶。 得普洛斯者,得物流天下。萬科辦這件事的邏輯,和大約半個月前 551 億元跑去買股權和債權資產包的思路差不多。仔細想想,孫宏斌找到王健林,融創把萬達的文旅產品和酒店收入囊中,是不是也是遵循一樣的想法? 這一個來月,發生在中國大陸房地產領域的超大型規模並購,都屬於資產並購,基本可以歸結為同一種形式。越往後走,過去那種「項目吃項目」的並購可能越不主流,發生在大公司和大公司之間的資產並購,會越來越多。 資產並購會越來越多 我有一次去高盛開會,他們給我看了一個 PPT。這份 PPT 說,房地產有一個利潤曲線,從最低到最高依次排了個順序。最低的是散貨碼頭。出租散貨碼頭的貨主,也不用太費心把碼頭修的很漂亮,只是個堆貨的地方,破房子很多,四處透風,這些房子是房地產出租物業當中最便宜的,交易價格也是最低的。 再往上走,依次是做住宅、寫字樓、商場這樣的物業交易。PPT 看到最後一頁,利潤最高的,就是買賣資產。 高盛的員工給我講的故事,體現了他們的投資判斷,也符合全世界房地產投資利潤分佈。群雄爭霸的時期,商業江湖裡面,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再次洗牌的時期,則會變成大魚吃大魚,沒有人再關心小魚的生死,因為它們已經基本喪失話語權。 房地產領域的大魚們不斷有新的並購動作出來,背後的原因有兩個:想快速做大,因為靠精細化穩紮穩打的發展速度太慢,依靠並購,可以快速擴充資產,實現規模的上升;再有一個,同是大魚,你不吃別人,別人可能就會來吃你。 未來的中國樓市,企業只會越來越關注規模,這也是 2017 年銷售排行榜排名,想進前五名,就得賣到 3000 億的原因。3000 億這個數字,過去大家都不敢想,萬科規模第一次成為全球第一那年,也只賣了 1000 億。現在,前十強都能賣 1000 億。 我覺得,並購行業當中,未來隨著金融機構旗下的資產的增多,甚至不良資產的增多,大機構和房地產行業以外的超級跨國公司也好,央企也好,大規模企業當中,自由資產、房地產類資產的資產包要把它拿出來也好,融創萬達、萬科普洛斯這種大型買賣資產的機會會越來越多,一百億美金、六百億人民幣遠遠不是紀錄的盡頭。 未來,中國一定會有超過黑石那一單 390 億美元交易的紀錄,也就是說,超過 300 億美金甚至 400 億美金的資產包交易,可能最終會由我們中國的企業實現。 我的論據是,中國大陸房地產資產規模大,大企業財力雄厚,銷售額高,集中度高,出價上個一百億、兩百億比較容易。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