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區域經濟/大陸主要城市經濟半年報

大陸地區之間的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城市之間的競爭。記者梳理4個直轄市、大陸15個副省級城市以及部分熱點城市上半年經濟資料發現,深圳、成都以8.8%、8.2%的增速領跑副省級城市,但部分副省級城市已被熱點城市趕超。此外,新一線城市發展迅猛,蘇州、成都、武漢等的GDP已超過6000億元。 從大陸全國經濟地理來看,西部地區城市經濟增速明顯加快,東西部城市經濟差距逐漸縮小,多個城市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準。但南方城市經濟增速整體高於北方城市,北京、哈爾濱和大連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上海、天津增速與全國持平。 部分副省級城市被趕超 從今年上半年主要熱點城市GDP總量來看,上海(13908.57億元)、北京(12406.8億元)、廣州(9891.48億元)、深圳(9709.02億元)四個一線城市仍然雄踞第一陣營。緊隨其後的,是有著“新一線”城市之稱的天津、重慶、蘇州、成都、武漢,這5個城市上半年的GDP總量均在6000億元以上。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官方曾在全國劃定15個副省級城市。不過,記者注意到,從主要城市GDP總量來看,部分副省級城市已被其他城市超越,15個副省級城市不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增速均有所分化。 今年上半年,既非省會城市、又非副省級城市的蘇州GDP總量已超過廣州和深圳之外的其他13個副省級城市。與蘇州臨近的無錫同樣搶眼,上半年4933.23億元的GDP總量已超過部分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 在副省級城市中,除瀋陽尚未公佈資料外,長春、哈爾濱和廈門上半年GDP總量均在3000億元以下,在主要城市GDP總量排名中已在20名之外。 從經濟增速上看,深圳、成都兩個副省級城市在上半年GDP總量已超6000億元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同樣搶眼,同比分別增長了8.8%和8.2%,成為副省級城市中的領跑城市。 不過,也有部分副省級城市被其他城市趕超。今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城市中,重慶、昆明、南昌、福州增速均在9%及以上,除重慶是直轄市以外,其餘4個城市均非副省級。作為副省級城市的大連、哈爾濱上半年增速分別為6.8%和6.6%,低於全國平均增速。 南方增速整體高於北方 除了行政級別這個維度,從經濟地理角度比較,城市經濟也體現出了分化特徵。 今年上半年,南方城市(包括西南)經濟增速整體快於北方城市。上半年經濟增速在8%以上城市包括:重慶、昆明、南昌、福州、深圳、長沙、成都、杭州、鄭州、南京、長春、廈門等。其中,僅鄭州和長春是北方城市。此外,比較有代表性的北方城市中,北京(6.8%)、哈爾濱(6.6%)、大連(6.8%)等增速均低於全國6.9%的平均水準。 大陸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範�琱s近日撰文稱,區域板塊的內部分化也凸顯了南北差距,西南、中部的南方省區、東部沿海地區的增長普遍好於西北、中部北方省區以及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南快北慢”、經濟總量占比“南升北降”特徵比較明顯。 對此,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燕對記者分析指出:“長期以來,北方多以煤炭、石油、鋼鐵等資源性經濟主導,在資源性產品需求大、價格高的時期,相關省份經濟增長勢頭迅猛,但這很容易形成資源依賴型的發展慣性,甚至影響其謀劃經濟轉型升級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西部地區城市經濟增速明顯加快,東西部城市經濟差距逐漸縮小,以重慶為代表的西南地區城市經濟增速領先全國。上半年,重慶以10.5%的GDP增速位居同級別地區榜首,而成都、西安、武漢的增速分別為8.2%、7.8%和7.5%,遠超全國平均水準。 對此,範�琱s認為,東部地區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在體制機制創新、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新經濟、新產業加快發展,國際競爭水準進一步提高。中西部一些地區通過“借勢發展”“移花接木”等手段,在較短時期裡超越傳統產業基礎、擺脫原有落後狀態,形成了在新經濟、新產業等方面與東部地區先進省市的並跑,甚至領跑位勢,帶來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城市群影響力日益突顯 從經濟地理的角度,大陸當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在城市發展中的影響力日益突顯。記者梳理發現,單就上半年主要城市經濟增速來看,在部分城市群內部,主要城市增速呈現趨近的特點。 例如,在京津冀地區,北京、天津和石家莊上半年的GDP增速分別為6.8%、6.9%和7.3%。在長三角地區,上海、蘇州、無錫增速分別是6.9%、7%和7.2%。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武漢和鄭州增速分別為7.5%和8.1%。 近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2017房地產開發投資吸引力TOP50》報告指出,從城市群GDP經驗資料來看,珠三角城市群內部城市梯度均衡;長三角與長江中游作為跨區域城市群,內部形成了多個都市圈,多中心的結構使資源相對分散,其中,長三角城市群內多個中心城市實力突出,城市群內競爭激烈;京津冀城市間的巨大差距也意味著後發城市具備較大增長空間;成渝城市群目前仍以重慶和成都兩大核心城市為主。 張燕對記者表示:“隨著區域一體化和城際協作的深化,城市抱團發展日益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常態,區域競爭也表現為各都市圈或城市群的群體競爭,而不單純是過去那種單個城市之間的競爭。”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