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點評--改善台灣國際處境的唯一處方

原本以中華民國為名派駐非邦交國奈及利亞的代表處,繼一月間被該國下令去除國名後,又於七月一日遭到該國武裝人員逐出首都,如此受盡屈辱,對照蔡英文總統曾經自詡的她和國民黨最不一樣的,在於她鞏固主權,構成絕大諷刺。 除了奈及利亞外,非邦交國的巴林、厄瓜多爾、杜拜、約旦,也都派駐著中華民國名義的代表處,同樣都面臨被迫改名的問題。六月間,駐厄代表處也已被迫改名了。這是台灣國際處境在蔡總統上任十三個月來,日益陷入困境的一批實例。在此期間,台灣丟失了聖多美普林西比和巴拿馬兩個邦交國,他們都轉向和大陸建交。 而台灣原本在國民黨執政期間,爭取到的出席世界衛生大會與國際民航大會的權利,也都在蔡總統手上重新喪失。她曾經說,「我們與國民黨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們對於鞏固主權是最優先的」。然而,如今的事實卻是,國民黨對主權所達成的維護,統統在政黨輪替後喪盡了,而且還看不到盡頭。 蔡與民進黨一直都把台灣的國際困境歸責於大陸打壓。但是,民眾縱使因其鼓動而產生悲情,難道就不會在台灣連續重挫後,體會到悲情無以改善困境,而思考唯有從兩岸和解對話、協商妥協著手,才有助於台灣的地位嗎?否則,為何在國民黨執政時,沒有丟失邦交國,能夠出席世衛大會、民航大會?在非邦交國的代表處不必改名? 民眾絕對會從十三個月來台灣地位劇烈衰退,日益得出蔡總統兩岸政策不當的結論。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佈的民意調查指出,64%民眾對政府維護台灣國際空間的能力沒有信心,僅26%有信心。又因台灣的國際空間與兩岸關係緊扣,所以不滿意蔡總統兩岸政策者達58.2%,僅34.6%滿意。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曾任民進黨副秘書長、扁政府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其所進行的民調更應受到蔡與民進黨的重視才是。 如果想要靠所謂大陸打壓的悲情式宣傳一招到底,民眾不可能持續跟隨,難怪與民意較為貼近的民進黨籍縣市長,紛紛提出「親中」、「友中」、「知中」、「兩岸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不能斷」等主張。但是,只要他們不放棄台獨,就不能與大陸建立政治互信,那麼兩岸政治對立對抗的結果,必使台灣不斷受害。 蔡總統唯有愈早停止為台獨鋪路的「去中國化」,以及愈早依據憲法、法律論述一中原則,才能愈早使台灣止血。否則向美國買再多的武器,也無助於台灣的安全與繁榮,更是反其道而行。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