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軒專欄】國軍加油,我們這些老兵是後盾 之一、沒蛋吃,只能吃豆製品

新增專案 28
新增專案 28

李福軒/電機博士、軍武與模擬系統專家

據報載,因缺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要求部隊不吃蛋,改吃豆漿與豆製品,這樣兩個月下來可以省下近1200萬顆蛋。對此,國防部長邱國正說,只要國軍三餐營養均衡,都願意配合。

這肯定會引發抱怨。部隊的經營管理理論非常多,但最實在的還是「練得精、吃得飽」,再上一層則是「武器好、吃得好」。要練,而且要練得精,這樣敵人才不敢輕舉妄動;萬一發生戰爭,也至少降低傷亡、能持久、把來換敵人打退。所以部隊吃得好,很重要。

但是,只能說,缺蛋時,請部隊少吃或不吃蛋,正常啦。

也別抱怨了!軍人保家衛國,戰時打仗、平時護民,部隊就是農產品供需失調的最大滯洪池兼洩洪池。產量過剩,部隊用力吃來減少農民的損失;產量不夠,部隊吃別的,盡量讓老百姓吃得正常。

我當兵的時代(民國73-75年),吃的還是陳米,已經餐餐有水果,但只是哪種水果過剩就吃哪種。印象中,74年,香蕉產量大增(因為台灣人民有幸,國民政府有「農業改良」政策),當時駐金門陽宅的我們這野戰砲連(105榴)每人每餐可吃到3根又大又新鮮香蕉。印象中,蕉農(當然不只有香蕉,當年生產過剩的水果種類還不少,鳳梨應該也是)還登報感謝國軍「助吃」。

原來除了「助割」會被感謝,助吃也會被感謝。

只是,我因膝關節問題,不能吃香蕉,一吃就痛…。

當時的軍公教就是政府農業發展改良政策過程中的調節大軍。

陳米煮飯,黃色的,有時候裡面會夾雜有米蟲。我上成功嶺集訓時,第一次看到飯,還有同桌說有「蛋炒飯」哩,就是那麼黃!

到民國50幾年,正常的台灣人家,每鍋米飯都還要加一大堆的地瓜,家境好一點,士米加一些地瓜,家境差的,一半地瓜或等同於吃地瓜飯。

曾經,應該是民國60年前後,有惡質商人囤積,造成糧食大恐慌,竟然買不到米,我念小學時都還曾經拿著米袋跟著父母親去排隊買米…。

因為缺米,又開始吃地瓜飯。

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不喜歡吃現在很貴的地瓜飯或地瓜粥,吃怕了,吃到記憶猶存…

後來抓到囤積的人,就一切又恢復正常。

缺糧,真的很恐怖。

其實,從清末、日據、一直到光復,正常的台灣人都不富有(應該是算很不富有),台灣人被洗腦說日據時代多好多好…,到國史館去看看照片就知道一般老百姓過的是什麼生活!日據時代過得好的、可以到酒家吃酒…,看照片,再想想就會知道是哪些人。

我爸念過日據時代小學,所以我阿公我爸爸說的故事,多了…,那個時代,什麼都缺,能過溫飽的日子就很好了。

只是,現代的台灣,至少我的記憶是,根本沒缺過蛋。

Anyway,從民國80年代起,台灣是世界公認的經濟奇蹟(其實國際上的用詞「Taiwan Miracle (台灣奇蹟)」,就不應該缺這缺那了。下圖是從1820年到2016年的台灣GDP走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清末、日據、光復,到台灣奇蹟的經濟起飛特徵。

何況,如過依照現在政府公布的很快就要超韓趕日的數字,顯然景氣非常好,怎會缺蛋呢?

進口不就解決了嗎!

國軍加油,多操多練、吃飽吃好。

政府加油,說實話、做實事。

人民加油,看事實、多思考。

這樣,台灣才會更好。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Our World in Data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李福軒專欄】駡國民黨、駡共產黨,是台灣社會的正向推動力嗎?

【李福軒專欄】福利國家不是大鍋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