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7.3大地震? 日本9/1逼真防災演習

圖/達志影像路透
圖/達志影像路透

日本1923年9月1號發生「關東大地震」,死傷10萬逾人,超過50萬棟房屋損毀;為了記取教訊,日本將9月1號定為「防災日」,全國在這天舉行防災演習。因應疫情,日本中央政府今年首次採取線上防災會議,模擬東京發生7.3大地震。而在極端氣候影響之下,日本風災、雨災越來越常見,也堆疊起日本人的防災意識,避難時的相關商品琳瑯滿目;甚至有建商推出水井屋,自家門前就有井口,急難時不怕沒水能用。專家也提醒,離家避難得記得備妥衣物,以免身體因潮濕失溫而發生危險。

9月1號星期三一早,地震警報響起,所有人立刻躲進桌下避難,深怕南海海槽大地震來襲。而另一邊的東京,從首相開始,各部會大臣都換上災害時的工作服,緊急集合至首相官邸,氣氛與往常截然不同。

橫濱市長 山中竹春:「詳細的受災狀況尚未明確掌握,但收到多起火災、房屋倒塌通報,希望中央迅速派遣緊急消防援助。」

日本首相 菅義偉:「關於救出救助受災者等的災害應變對策,政府上上下下會同心協力,盡全力來處理。」

橫濱市首先回報受災情形,請求中央給予立即協助。不過別擔心,日本沒事!這些只是逼真的防災演習。為了吸取1923年9月1號發生的「關東大地震」教訓,日本將每年的9月1號這天定為「防災日」,全國各地都會進行防災訓練。今年主要假想東京發生規模7.3首都直下大地震,考慮到疫情關係,首次以線上視訊聯絡救災業務。

日本首相 菅義偉:「政府在這裡要呼籲各位國民,留意地震相關情報與避難資訊,守護自己的性命即早行動。」

311強震後,日本對南海海槽地震提心吊膽。此外,在氣候變遷劇烈影響之下,雨災、風災也變得更難掌握;尤其是颱風,雖然路線能被精準判斷,但強度卻很難準確預測,風雨一年比一年要大。

名古屋大學教授 坪木和久:「颱風威力發展的方式,速度要比過去都來得更快。」

名古屋大學的坪木和久教授「追風」團隊,四年前開始剖析颱風,搭乘飛機來到颱風上方,將「投落送」送進颱風眼當中,直接在颱風中心觀測濕度與氣壓。

研究團隊:「請投下。」

團隊研究發現,實測結果與天氣預報存在10「百帕」的誤差,也就是等於風速會有每秒10公尺的差別。坪木教授也將觀測數據提供給氣象廳,讓官方能做出更精密的天氣預報。

生活用品賣場人員 小河豐:「這兩、三年來,我們確實感受到有非常多的客人,在平時就會備齊防災物資。」

在極端氣候與大地震雙重威脅之下,日本人越來越有防災意識,防災商品也更加琳瑯滿目,除了常見的緊急糧食,也出現了這種遇水膨脹的簡易型防水沙包;疫情間的避難得講究保持距離,因此像這樣的單人帳篷也是相當熱門。

賣場人員 田中寬子:「這支筆倒過來也能書寫,零度以下的天氣也沒問題。」

這種天災專用筆可以順暢地在濕紙上書寫,遇到大水逃難時,就能安心緊急留言給家人。

不動產人員:「這個就是水井。」

門前就有水井,天災來時不怕斷水,雖然不能飲用,至少能維持居家沖洗。屋頂還裝有太陽能板,不擔心沒電可用,居家避難不成問題。如果在外避難想梳洗,只要戴上這款結合了濕紙巾的手套,不用水,直接搓一搓頭髮就能洗頭。離家避難最麻煩就是沒電,這台小型發電機,只要加進鹽巴與水或是海水,放進附屬的鎂棒就能發電,立刻就能替手機充電。

日本新聞記者:「您有聽過『儲備衣物』嗎?」

日本民眾:「沒有聽過。」

日本民眾:「這麼一說我確實沒在準備衣服。」

調查發現,災害時,只有14.7%的人會想到要準備換洗衣物;防災學者強調,如果穿著潮濕衣物,很可能失溫引發生命危險。一般而言,救災物資大約會在災害後第三天送達,因此建議,準備防災衣物不但重要,還要至少備妥三天份,維持避難時的生活清潔與品質。

更多 TVBS 報導
精準度勝印度神童!她預知夢15中12 1天災恐將應驗
不忍!血緣國海地強震釀災 大坂直美捐比賽獎金助救援
快訊/東部外海強震 日氣象廳測規模5.6深40km
海地油氧大廠倒!物資醫療災情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