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首例CAR-T療法個案 放射科醫師重拾健康

基因嵌合T細胞治療,又稱「CAR-T」,是結合基因療法、細胞療法,以及免疫療法。全球首例是一名5歲的美國小女孩,本身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經過CAR-T治療後沒有復發。而在台灣,這位曾是花蓮慈院醫師的周紹賓,2018年罹患淋巴癌併血癌,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恢復健康。不料,5年後卻復發,決定進行CAR-T療法,現在恢復良好,更發願要回到崗位,繼續救治病人,他也是東部第一例完成CAR-T治療的個案。

戴著口罩,露出專注神情,周紹賓曾是花蓮慈院的放射科醫師,擅長介入性治療,頭部以下全歸他管,舉凡血栓、動脈化療,全都一手包辦,救治過無數個病患,如今自己也成為病人。

患者 周紹賓:「刀也開了,化療也做了,標靶也做了,電療也做了,CAR-T(基因嵌合T細胞治療)也做了,什麼都做了,希望我能夠用我的餘生跟我的專業,服務更多病人。」

5年前,他罹患淋巴癌合併血癌,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後,度過難關,沒想到,淋巴癌在今年2月復發,進行CAR-T治療後,重現生機。

花蓮慈院免疫治療科副主任 黃威翰:「(身上)有三種不同的特別惡性的這種癌症基因表達,這樣的淋巴癌,其實在過去,其實全世界,說坦白點,幾乎是無藥可醫,那在CAR-T治療之後,可以治癒一定的病友們。」

花蓮慈院幹細胞中心主任 李啟誠:「CAR-T是三大的創新治療,它是細胞療法,它是基因療法,它又是免疫療法,這個T細胞已經被基因改造了,改造之後變成有很強的抗血癌、抗淋巴癌的功效。」

從血液中萃取T細胞,低溫冷凍,送到瑞士的實驗室進行基因改造,一個月內送回花蓮慈院,從-197度回溫到體溫後,再輸回體內,僅1次就能有效對抗癌細胞。

花蓮慈院幹細胞中心主任 李啟誠:「它除了攻擊這個血癌、淋巴癌,還攻擊到我們一些身體的組織,產生發高燒,甚至肺炎,需要住加護病房,所以這個是早期是有這個風險。」

隨著醫療進步,CAR-T療法的副作用逐漸減緩,存活率約40-50%,應用在血癌、淋巴癌等血液腫瘤疾病,但費用昂貴,期盼日後能加入健保給付,提供患者一絲希望。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屏東飆38.6℃!周五.周六還會更熱
0704慈濟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