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斌:「蔡習會」苗頭其實已經萌芽!


撰文=孫偉倫 (圖片來源/信傳媒資料庫)

熟悉兩岸政治、軍事與台美中關係的前國安會諮詢委員也是戰略學者林中斌23日在新書發表會中說,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權力較過去一年更穩固之後,中國對台的「武統論」已逐漸沉寂。對台,北京擁有更多「不流血」的超軍事手段,戰爭的必要性與時遞減,「不戰統台」才是上策。

在823砲戰紀念日第59周年之際,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與陸委會副主委的林中斌,以及資深媒體人亓樂義,在台北孫立人將軍舊官邸發表共同著作「撥雲見日—破解台美中三方困局」一書,從美、中、台三邊各自的內部變局分析,再以大國牽動小國的邏輯切入。

林中斌說,228事件讓國民黨在50年後失去台灣的政權,中共很清楚這樣的歷史教訓,所以不會以武力統一台灣。

武統可能性低,不戰統台,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

林中斌說,北京統台手段分「文統」、「武統」兩種,文統就是北京官方語言所說的「和平統一」;武統則是「阻美奪台」。文統對中國來說是「上上策」和「上策」。另外,上上策是「心靈契合」

北京統台上策,也是目前正在進行的作法,利用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等「超軍事手段」,外交上圍堵台灣,經濟上「買台」、「窮台」。台灣的經濟不好,中國就吸收台灣的年輕人,給予優厚待遇。這就是中國常說的「買台灣比打台灣便宜」。

不過,軍事武裝固然重要,但仍須提防對岸利用超軍事手段對台,我方恐無準備因應,所以台灣大戰略必須超越軍事層次。

台灣國防武力不可廢

下策、下下策則是武力戰爭手段,林中斌說,如果要對台動武,北京會以「點穴戰、癱瘓戰」為主,避免流血破壞,此選項的可能性會比傳統殲滅戰要高,但流血仍不可避免,也將造成民怨與統治困難,現在中國擁有許多其他不流血的超軍事手段,因此使用下策的必要性與時遞減,可能性低;傷亡慘重,打下廢墟台灣的殲滅戰可能性則更趨近於零。

林中斌認為,台灣應以「戰略防守」、「戰術攻擊」、「多重嚇阻」、「聚散自如」方式嚇阻北京軍事攻台,使決定攻台的北京領袖遭到內部政敵責難挑戰,甚至奪權威脅,才能達到嚇阻的目標;所以台灣仍需要國防武力,作為嚇阻共軍,作為兩岸談判後盾,同時發揮護漁護島、救災的功能。

在觀察蔡英文政府在與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出訪中美洲友邦過境美國的態度,還有習近平在2016年底至17年初固權成功,顯示武統說已被壓制。林中斌分析,北京沒有論述武統台灣的必要,就北京長遠利益也非最佳選項。蔡英文實際上是受制於台獨主張者,但她本人並非台獨人士,而這並非大陸主張武統人士之認知。

不過,林中斌也認為,在中共19大以前,習近平主要延續過去江澤民、胡錦濤對台政策,但在19大之後,習近平穩定國內政局,屆時對台會有不同作法。

蔡英文非台獨人士,蔡習會「苗頭已經萌芽」

林中斌觀察,蔡英文外交、兩岸、國防等有關國安的閣員都逐漸偏離民進黨傳統台獨色彩的立場。在武統論被中國大陸高層逐漸駁斥寂靜之後,他認為「蔡習會」雖然看來機會尚渺茫,但不能排除「苗頭其實已經萌芽」的可能。

林中斌認為,蔡習會的理由在於習近平政權比2016年初時已大有進展;在各省部屬人馬完成,在19大內政問題處理大幅進展之後,將有餘力專注台灣問題,觀察企圖心旺盛的習近平,「不會允許自己任內對台問題交白卷」。

而且,蔡英文總統在台灣內政上遭遇瓶頸而民調低迷,也會尋求兩岸進展來幫助2020年連任總統,台灣方面也會有意願接受會面。

台灣可能「心靈契合」,接受中國統一?

林中斌引述媒體報導習近平表示,只要中國自身強大,台灣問題就自然解決了。他認為「心靈契合」是北京對台的上上策,先決條件是中國更加進步而對台更具吸引力。附帶條件是北京領導人權力穩固,不擔心被競爭者用「對台軟弱」挑戰權威,於是台灣會自願與中國在某種安排下連接整合,他認為這不是沒有可能。

延伸閱讀

■  川普重返阿富汗是想掐住習近平力推的「一帶一路」?
■  1萬筆前瞻預算堆得比人高 蘇嘉全只想唱「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