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宏傅天余對談影集正常人 讚作品純粹又精準

(中央社台北29日電)被外媒譽為千禧世代文學經典的愛爾蘭小說「正常人」,在台推出後登上書店暢銷榜連7週。演員林柏宏與導演傅天余今天以改編影集進行對談,指出作品最動人的,是人與人間可貴的純粹關係。

愛爾蘭作家莎莉魯尼(Sally Rooney)的小說「正常人」(Normal People),2018年入圍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長名單,在歐美獲得廣大迴響,同名影集今年推出後,也在台灣播映,更在網路掀起討論。

在台灣出版「正常人」繁體中文版小說的時報出版社,今天邀請演員林柏宏、導演傅天余與時報出版文學線副總編輯嘉世強共同座談,分享這部文學作品以及改編影集,在台灣文化、影視從業人員中的樣貌。

嘉世強說,「正常人」的故事中,真的都是很日常的場景,他說國外有書評表示,讀完書之後,其實不會知道主角的外貌、穿著,但會了解角色對生命的看法、對生活的抉擇。

對於影集,林柏宏說看了之後,對演員、故事、影視製作狀況,讓人無法自拔,「我第一天看了1集,第二天看到第10集」。他也表示,自己不是個喜歡閱讀的人,也沒有看那麼多的電影,但是當了演員後,每次能看到如「正常人」這樣的影集,總是讓他無法自拔。

傅天余則說,近年台灣的影視產業一直在談類型片、類型劇集,但是她從事導演工作這麼長的時間,一直認為故事、戲劇最為關鍵的重點不是類型,而是人,「正常人」這齣影集中,就有這樣的特點。

傅天余解釋,看了「正常人」之後,拿來當自己的工作參考,這部影集中導演、編劇以及原作,把相當純粹的人與人連結,放進社會階級的對立框架中,在透過這種設計,去看人際連結的無奈。

嘉世強說,他在讀書時,也常看到階級在主角關係間作動,「書裡面角色總是說,如果我們不是這樣就好了嗎?」這個階級的矛盾,是台灣作品較為少見的,也正是這部作品最為精彩之處。(編輯:張芷瑄)109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