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鏈出中國難實現,特斯拉加碼上海,皆因「人的因素」

上海抗疫政策對供應鏈的擾動,使得蘋果再度發出「多元化」生產線的信號。已有合作基礎的南向國家都在考量範圍內。但要出走中國為何這麼難?除了產業生態依舊是中國最完備外,馬斯克也稱頌過的「人的因素」更難超越。

《華爾街日報》(WSJ)5月21日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Apple)已告知印度、越南等國的生產夥伴,希望擴大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的產能。在世界許多地方解封之際,北京仍堅守強硬防堵新冠病毒的政策所導致的供應鏈動盪,是考量的原因之一。

分析師估計,諸如iPhone、iPad等超過九成的蘋果產品都在中國大陸生產。在美中政治、經濟等多面向的緊張關係中,蘋果對大陸的重度依賴,是個難以忽視的風險,可能也愈來愈令西方投資者感到擔憂。

早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中,蘋果便已開始思索如何分散生產。

2019年,《日本經濟新聞》(Nikkei)便曾報導,蘋果正與供應商研擬將部分產品的組裝過程移出大陸的作法,目標是外移15至30%的生產線。

比起先前對可行性的測估,這一次,蘋果似乎向製造商們發出了更明確的信號。

基礎建設、產業生態系完善,印度難撼動中國地位

當地市場規模與產業生態系的完備,是大陸做為世界工廠的龐大優勢。這也是蘋果難以捨棄「中國製造」的主因。

蘋果約有1/5的銷售量由大陸市場所貢獻,考量到關稅等壁壘,直接在大陸生產,會比把這些產品出口到大陸更具競爭力。

另外,各種電子產品的零件生產及供應鏈在大陸也已相當完備,這很難在其他地區複製。

尤其是在經濟成長前景黯淡、通膨嚴重的當下,要在大陸以外的地區打造足夠規模且完善的生產鏈,需要大筆投資及時間的投入,即使對資本雄厚的蘋果來說也非易事。

再加上數量可觀且訓練有素的員工,以及相較於美國依然較低的生產成本,都使得眾多西方企業難以輕易移出大陸。

就本地人口數量及成本水平而言,一個較為接近的選擇是印度。

報導指出,蘋果確實也在與印度生產商討論擴大產能,得以供應出口而不僅是當地市場的可能性。

不過,中印外交關係稱不上和諧,中方組裝商更加青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加上印度在港口、道路等基礎建設上也落後於大陸,尚難成為替代性的生產地。

適應官方政策,特斯拉靠「閉環」維持運作

在大陸人力成本逐漸攀升、美中貿易戰戰火炙熱時,要「多元化供應鏈」的聲音也曾浮上檯面。近來大陸抗疫政策造成的擾動,不意外地再度燃起一波相關討論。

但,離開中國之類的聲音,卻未曾影響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原因正是中國大陸做為「世界市場」的吸引力。

在2020、2021年疫情高峰時,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諸國都曾被迫關廠,而大陸相對仍可運作。如今的情況則相反,企業的挑戰則是當「非中」地區多已開放時,該如何調節、適應大陸收緊的抗疫政策。

上海的一個做法是施行「閉環」(或半閉環),也就是將員工留在廠區內生活,或是在無疫社區與廠區之間來回接駁的點對點管理。

據《彭博》(Bloomberg)報導,特斯拉的上海超級工廠準備延續閉環管理至6月13日。

特斯拉大舉徵才,大國擁有夠大的迴旋空間

依然維持「中國製造」的特斯拉,不僅上海超級工廠持續維持運轉,甚至計畫強化上海研發中心的實力。

《上海證券報》報導,特斯拉於5月22 日正式發布招聘公告,表示特斯拉中國研發創新中心將大舉徵才,對象涵蓋車輛軟體、硬體設計工程、動力與能源工程、法規認證、車輛工程等領域,主要工作地點在上海臨港,少數職缺工作地點在北京。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取自Tesla twitter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取自Tesla twitter

日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才讚揚中國部員工的工作倫理,甚至比表現已經相當傑出的美國員工更佳,不只願意工作到深夜(burning the midnight oil),甚至能工作到凌晨時分(burning the 3 a.m. oil)。

馬斯克也提到,美國應停止內耗的政治鬥爭,才能在迅速崛起的中國影響力中保有競爭力。

無論如何,大陸經濟儘管因為疫情擴散而面臨嚴峻挑戰,但供應鏈韌性和市場機會的迴旋空間顯然也很大。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上海解封〉特斯拉復工,但蘋果訂單蒸發中,中國經濟步入轉捩點
台科技廠為何頻在印度碰壁?彭博點關鍵原因「印度不是中國」
上海封城記〉金融業躺公司,製造業吃住在工廠,餐飲業:不如全面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