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疫後遺症 1/4患者最常出現疼痛、呼吸困難、高膽固醇、疲勞等症狀

一項針對近200萬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進行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包括輕症或無症狀的COVID-19感染者在內,有近四分之一患者在「染疫後」因為新出現的症狀就醫。

此研究追踪美國去年感染新冠病毒近200萬名患者醫療保險紀錄發現,23%的人在感染一個月後,因新狀況尋求治療,這些問題在染疫前並未被診斷出來。這些人不分年齡老少,最常見的「染疫後遺症」是疼痛,包括神經痛和肌肉疼痛;呼吸困難、高膽固醇、心神不寧和疲勞、高血壓。

另外還有涉及腸道症狀、偏頭痛、皮膚問題、心臟異常、睡眠障礙、焦慮和抑鬱等心理健康狀況。

研究發現,因後續健康問題就醫者中,近一半是因染疫住院的患者,但也有27%的輕度或中度症狀患者和19%自稱無症狀的患者。

15日公布這項研究報告的非營利組織FAIR Health總裁吉爾伯德(Robin Gelburd) 表示,「最令人驚訝的是,有這麼多無症狀患者為了新症狀就醫。」

吉爾伯德認為,此研究發現「無症狀者可能出現染疫後(post-Covid)症狀」,很值得重視,醫生和患者可據此考量某些健康問題可能就是「染疫後遺症」。

研究報告分析去年2月至12月確診者紀錄,並追踪至今年2月;總計195萬9982名患者中,逾一半稱自己是無症狀確診者;40%有症狀但毋須住院,其中1%唯一症狀是味覺或嗅覺喪失;只有5%因染疫住院;有45萬4477人在染疫30天後,因新症狀求醫。

研究顯示,患者求醫最常見問題是疼痛,逾5%、近10萬人染疫後患者表示有此問題,占所有出現染疫後遺症者的五分之一;3.5%染疫後患者有呼吸困難問題;近3%患者因心神不寧和疲勞症狀尋求治療。

不同年齡段患者出現的常見後遺症類型不同,18歲以下患者中,疼痛和呼吸困難最常見,其次是腸道問題,但基本不會出現血脂異常。

40多歲和50多歲成年患者最常面臨的新問題包括高膽固醇(占所有患者的3%)和高血壓(占所有患者的2.4%) ;這類狀況過去通常不被認為是染疫後遺症,但染疫後或長期染疫呈現「代謝機制紊亂」,似乎是愈來愈明顯的特徵。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副教授朱海倫(Helen Chu,音譯)表示,這項研究最強的地方在於它的規模和廣泛檢視不同年齡組的疾病嚴重程度。」維吉尼亞州聖路易醫院研發服務主管艾阿利(Ziyad Al-Aly)認為,此研究說明「長期COVID幾乎可以影響到所有器官系統;其中一些顯然是會持續一生的慢性病,將為某些個人和家庭留下永遠的疤痕 。」

這項研究還未經同儕評審,但已由一名獨立學術評審員評估;該研究的對象並不包括沒有保險和使用紅藍卡(Medicare)的患者,有長期慢性疾病的患者也不在該研究之內。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亞裔難進美國職場管理層 華人學者曝1原因
Delta變異病毒株症狀像重感冒:頭痛、喉嚨痛、流鼻涕
紐約客談/楊安澤民調持續跌 亞裔身分或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