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小喵出任務】面對每日萬例疫情 家庭防疫關鍵6問

記者陳偉婷/報導

近期台灣新冠疫情升溫,新增個案數已跳上萬例,查核中心收到許多民眾傳傳言來詢問:「是否要儲備退燒藥?」「發燒吃退燒藥會要命?」、「可以喝清冠一號預防病毒嗎?」

看到民眾的焦慮,查小喵出任務!

匯集近期民眾廣傳的防疫傳言及資訊,採訪高雄榮民總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薛光傑、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發言人黃彥儒、亞東醫院藥學部藥師林明燊、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中山醫學大學職安系副教授賴全裕,並整理台灣急診醫學會公告,釐清民眾疑慮。

圖文版(左右滑動看文章喔~~)

Q1:疫情升溫,民眾有需要儲備退燒藥、止咳藥、維他命或其他保健食品嗎?

(一)薛光傑表示,退燒藥、止咳藥等是常見的家庭常備藥,不管有沒有新冠疫情,民眾本來就可以購買適量的常備藥物。先前非疫情期間如果身體有不適症狀,都會請民眾盡速就醫,因應目前疫情升溫,為了避免醫療量能超載,也降低自身染疫風險,一般感冒症狀可以先多喝開水並服藥、多休息以緩解症狀。若是一般感冒,服藥兩三天後,症狀應該都會明顯改善。

但薛光傑說,在疫情期間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新冠病毒造成的症狀和感冒很像,但新冠傳染力高,民眾若有較特殊症狀(如嗅覺喪失)、或是有接觸史或旅遊史等染疫風險,可以先快篩或就醫釐清,減少傳染給家人的風險。

如果民眾使用退燒藥、感冒藥,但服藥兩三天後症狀都不見改善,也可考慮就醫。

至於其他維他命和保健食品,薛光傑說,例如有些小型研究顯示攝取維他命C或D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是需更多的實證確認。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營養素,民眾可均衡飲食或適度補充。

(二)黃彥儒表示,疫情期間建議民眾常備藥品品項包含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和電解質補充劑,因為目前新冠病毒造成的症狀跟感冒類似,因此提醒民眾可以準備一些常備藥品,如果染疫、症狀輕微,可以服藥緩解症狀。

黃彥儒說,民眾使用上述指示藥,應經過藥師指導。如坊間常見的感冒藥、止痛藥可能都含有乙醯胺酚,但乙醯胺酚過量的話,可能會有傷肝的疑慮,有些民眾會很多藥混著一起吃,就擔心因此過量,最好還是諮詢藥師。

(三)林明燊表示,許多人家裡可能備有感冒、退燒、止痛藥物,這些常見的藥物有助緩解發燒、疼痛、咳嗽等不適的症狀,但無法治療新冠肺炎。

林明燊說,在疫情期間,民眾應先檢視家中是否已有相關的常備藥品或常規服用的藥品,檢視藥物是否過期或變質,並且依自身平時的需求來酌量準備,不需要過度驚恐或跟風,囤積過量不需要的藥品,以免有浪費醫療資源之虞,也影響其他有需求民眾的權益。

Q2:網傳發燒時吃感冒藥、普拿疼反而不好,是真的嗎?

(一)黃彥儒說,普拿疼是一個商品名,該藥物成份是乙醯胺酚,台灣有很多乙醯胺酚的學名藥,不管是解熱陣痛、感冒藥等,乙醯胺酚是普遍的成份,且其引發的過敏較為少見,只要符合使用規範,是安全的用藥,民眾不用擔心發燒時使用乙醯胺酚會有問題或延長病程。

黃彥儒表示,民眾使用藥物時,應留意有沒有相關的過敏史;許多舒緩感冒症狀的藥物都含有乙醯胺酚,因此服藥時要注意不要過量。

黃彥儒也說,現在新冠確診者出現的症狀跟感冒很相像,如果民眾出現症狀、身體不適,但還不方便使用快篩,可以先使用乙醯胺酚藥物、大量喝水、多休息。如果症狀沒改善,且民眾有相關接觸使、風險暴露史,要高度警覺可能有染疫風險,應去快篩或就醫。

現在很多輕症確診者留在家中,確診者如果覺得身體不適,可以視情況適量服用退燒、止咳等藥物,多休息、多喝水,有助緩解不適症狀。

(二)薛光傑表示,外界常有一個說法是,發燒的時候不要先退燒,那是因為人體發燒是一種免疫反應,在還不清楚發燒原因之前,如果就先吃藥退燒,會影響醫師判斷。但如果已經確定發燒的原因,如病毒感染導致發燒,或是疫苗引起,當身體因高溫不適,就可以服藥或用物理性退燒,讓身體舒服一點。

通常臨床上引起發燒的病毒,可能3到7天症狀會緩解,服用普拿疼等含乙醯胺酚藥物,是讓民眾可以先處理症狀,讓身體較為舒適,但對縮短病程的幫助不大。

薛光傑表示,在發燒的時候服用普拿疼等含乙醯胺酚的藥物,並不會因此影響免疫系統,藥物也不會累積在體內,民眾不用過於恐慌。乙醯胺酚藥物要注意的是不要過量及長期使用,以緩解感冒症狀為主,如果兩三天沒有緩解甚至惡化,就要盡快就醫。

Q3:我有感冒症狀,應該怎麼辦?

(一)薛光傑表示,因目前新冠感染和感冒症狀很像,在疫情期間,民眾如果有染疫風險、有接觸史或自覺染疫,可以先用快篩採檢或就醫。不管有無確診,當出現感冒症狀而身體不適,多喝水、休息、補充足夠養分、衡酌狀況使用藥物退燒或止痛、止咳。

但薛光傑說,如果是年長者和兒童幼童等,這些族群因為屬於免疫力較弱族群,另外身體的徵兆比較不典型,無法清楚表達自身不適,所以如果發現年長者、兒童出現活動力變差、食慾明顯下降就要小心,必須更提高警覺。

(二)黃彥儒說,民眾如果有感冒症狀,可先準備快篩,如果快篩陽性要通報、如果快篩陰性,就依循一般感冒照護的原則,多休息、多喝水、補充維生素B和C,也可使用感冒藥等緩解症狀。

黃彥儒表示,如果是小朋友,因幼童肝腎代謝能力和成人不同,一般會建議小朋友如果要在家服藥,建議服用適合小朋友的劑型,如藥水,而不是直接拿大人的藥物撥一半給小孩。

以乙醯胺酚為例,成人通常使用500毫克,但6歲以上兒童看體重,一般給予10c.c.藥水,而1c.c.的乙醯胺酚含量為24毫克,小孩一次約攝取240毫克,直接撥大人藥給小孩吃,可能就有量不準、過量的問題。

Q4:如果我在家快篩陽性,下一步要做什麼?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22年4月27日記者會說明,居家隔離者若使用家用快篩檢驗為陽性,請聯絡衛生單位解除電子圍籬,戴好口罩、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儘速到鄰近的醫療採檢院所或社區採檢站檢測。使用過的採檢器材需以塑膠袋密封包好,一併攜帶到醫療採檢院所或社區採檢站,交給院所或採檢站人員。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
COVID-19接觸者注意事項,如果出現疑似症狀,可自行使用家用快篩試劑進行快篩,如果快篩結果陽性,請立即與當地衛生局聯繫,或撥1922,依指示配合處置及依防疫人員指示處理已使過的採檢器材。

台灣急診醫學會在2022年4月24日發佈新聞稿指出,近期民眾篩檢需求量大增,不少民眾蜂擁至急診篩檢,除了排擠重症病人收治,民眾也暴露在群聚感染風險。呼籲民眾先行檢視染病風險及症狀嚴重程度,決定最佳的篩檢和就醫策略。

如果是沒有接觸者,也沒有症狀:無須接受病毒篩檢。

無接觸史,但有輕微症狀;或有接觸史,但無症狀:用家用快篩自我篩檢。如果陽性,依主管機關建議的交通方式,到社區篩區站採檢核酸PCR。


有接觸史或接受匡列隔離且有輕微症狀,或前述家用快篩陽性者:請依主管機關建議的交通方式,至社區篩檢站採檢核酸PCR。

出現新冠病毒中重症警示症狀的民眾,請立至急診就醫。

警示症狀包含: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紫、無發燒下心跳大於每分鐘100下、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明顯減少。


Q5. 一般民眾可以吃「清冠一號」預防保健嗎?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表示,清冠一號是處方用藥,針對確診者、有接觸風險者,由醫師評估後給藥,無法用於日常保健,也不要隨便稀釋給小孩喝。

黃怡嘉說,如果民眾想要喝中藥茶日常保健,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有提出「可供食品使用中藥材」組成的國家中醫藥所防疫茶。但並不建議民眾自行拿藥方去中藥房抓藥,最好還是詢問中醫師,評估個人體質、健康狀況再飲用比較好。

根據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網站的
澄清公告,清冠一號不可以作為日常飲用的防疫茶。清冠一號屬於積極治療處方,不是保健茶飲,對身體體質偏虛寒的兒童、老年,或腸胃比較敏感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輕度胃悶、腹瀉、乏力的現象;因此,健康、低感染風險的民眾,並不需要使用「清冠一號」,也不宜將「清冠一號」當做「防疫茶」長期服用。

Q6:因應本土疫情爆發,口罩需要升級嗎?

中山醫學大學職安系副教授賴全裕表示,新冠病毒以接觸和飛沫傳染,民眾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佩戴外科、醫用口罩,就能過濾10微米以上的大飛沫,因此在一般低風險場合,佩戴一層醫用口罩的防護效果無虞。N95口罩的防護效果更佳,但大部分N95口罩呼吸組抗較大、戴了不舒服,如果密合度不佳,戴N95也發揮不了功能。

賴全裕說,最近疫情嚴重,而omicron 的傳播力較強,一般第一線工作者如醫護人員、機場工作人員、防疫旅社人員,建議佩戴低呼吸阻抗N95口罩,且要通過密合度檢測。

賴全裕表示,如果民眾想要加強防護,可佩戴具密合特性之立體型口罩,也可以參考美國CDC的建議,戴上兩層不同特性口罩,內層是外科或醫用口罩、外層是布口罩、海綿口罩或較貼合人臉的口罩。因一般外科口罩為平面式,包覆及密合性較差,會有一定程度的洩漏,外層加一層布口罩或較貼合人臉的口罩,可增加外科口罩的包覆性和密合度,確實會增加一些過濾效果,減少一些平面口罩的洩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