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影言》1917沒英雄 呈現戰爭殘酷

作者 柿子 報導

其實我對傳統戰爭片非常抗拒!「戰爭」確實有很多很好發揮的題材,不乏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我總覺得「戰爭片」存在著某種「政治正確」,而且我也不覺得透過大銀幕呈現過去戰爭時的慘烈有太大意義。畢竟現在看電影的人都是從已經定下的史觀來回顧歷史,對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來說,很難真正了解身處於當下的痛苦與絕望。很多時候電影就是在塑造英雄和愛國情操而已,傳統的戰爭片在我看來其實就跟中國抗日劇差不多。

不過,近年的戰爭片不一樣,我就很喜歡諾蘭的《敦克爾克大行動》,因為這種影片單純從人的角度出發,沒有英雄、沒有對錯,就是身處於戰場上的徬徨與抉擇而已。《1917》也是讓人非常讚嘆的好電影,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絲毫不給人喘息的空間,導演沒有特別去打造傳統的「英雄」,表面上平鋪直敘地說了一段故事,但看在觀眾眼裡卻像是親身體會戰場的詭譎與無常。這是一部很簡單卻又很不簡單的電影,我為當時勇往直前的戰士們感到驕傲。

《1917》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2名年輕英國士兵史考菲准下士及布雷克准下士,奉命執行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他們必須和時間賽跑,冒險穿越敵區傳遞重要訊息,並拯救包含布雷克親兄弟在內的1,600名同袍弟兄。

故事大方向很單純,就是2個阿兵哥要徒步8小時去前線,傳遞停止進攻的命令,就因其中一位兵士的哥哥也在前線,讓電影節奏顯得更緊湊,若無法即時趕到,哥哥恐將戰死。我認為這是《1917》必定要使用一鏡到底拍攝的原因,在生死一線間的戰場上,透過完全沒有喘息空間的鏡頭,讓觀眾感覺到主角的急促,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為了將8小時的行程壓縮到2小時的片長,又不能透過換鏡頭呈現時間的流逝,《1917》參雜大量的對話,看著2位主角一邊對話一邊前進,觀眾自然也像是跟著他們勇闖戰場,好奇前方到底會出現什麼樣殘酷的景象。從壕溝到戰場到城鎮再到森林,看似短暫的行程中,出現太多戰爭可怕的畫面,隨時隨地都會被一槍擊斃的恐懼,蔓延整部電影,沒有其他支線情節干擾,單純的氣氛明顯不同於過去的戰爭片。

更可貴的是,導演根本無意塑造「英雄」。想拯救哥哥的兵士慘死在草原上,剩下的夥伴背負革命情感及責任,再度展開傳送命令的路程。在影片後段明顯感覺到驅使主角前進的原因,已經不是為了拯救1,600人了,而是堅持完成夥伴交代的任務,才能不愧對自己,這和什麼愛國情操根本無關,這種心情能更貼近觀眾。所以他果斷離開了看似舒適的地下室、拼命在城鎮巷弄間奔跑躲藏,我尤其喜歡他倒在樹下聽著軍人在林間唱歌的橋段,充滿了絕望、自責與想家的心情,這幕鏡頭上沒有屍體、沒有槍彈,但卻是戰爭帶給人的苦痛。

我也喜歡當主角把消息帶到時,司令官看似厭惡地接下將軍的信件,然後心不甘情不願地中止了進攻。如同電影所述,今天停止進攻明天又要進攻,他的努力根本沒有意義,明明完成了英雄般的任務,卻不被當成英雄看待。他根本不在乎,心裡想的只是完成夥伴的請託,並找到夥伴的哥哥取得了寫信給對方母親的許可,然後安然地回到大樹下休息。

戰爭就是這樣啊!誰會想當什麼戰爭英雄呀?能讓自己活著就已經千辛萬苦了,士兵能做到的就是聽從命令,然後想辦法活著回故鄉而已。當最後他躺在樹下時,接回影片一開頭的畫面,我深刻感受到的是他一個小兵根本對戰局毫無影響力,即使無奈他也對得起自己與同伴,這就是值得尊敬的事。

我給《1917》象徵「強力推薦」的4.5顆柿子,或許與奧斯卡大贏家《寄生上流》或《小丑》、《茱蒂》等大片相比,《1917》單純到不像會讓人有太多感觸的電影,但這卻是導演用鏡頭向戰爭時所有努力執行任務的士兵致敬,最佳攝影和最佳視覺效果果真實至名歸,這部片讓我很享受。

酸柿子點評:在那個溫度下,牛奶…可以擺這麼久?

影評等級:(0顆柿子~5顆柿子)


0顆柿子:影史奇觀;0.5顆柿子:不值一提;1顆柿子:絕對傻眼
1.5顆柿子:眉頭深鎖;2顆柿子:一陣尷尬;2.5顆柿子:尚未成熟
3顆柿子:可有可無;3.5顆柿子:瑕不掩瑜;4顆柿子:不看可惜
4.5顆柿子:強力推薦;5顆柿子:影壇經典

作者介紹:電影部落客「Mr.柿子」,從大學時代開始迷上電影,過著沒有電影活不下去的生活,曾經有一天趕過6場電影的瘋狂紀錄,誓言為每部看過的電影,寫一篇評述,至今已破千篇文章。

《本專欄固定每週四刊出》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