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爭陰影:那些幾乎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核武誤判

1962年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期間,美國與蘇聯險些相互展開核武襲擊

核子大戰爆發似乎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般複雜:一群誤闖禁區的動物、一枚造價不足一美元的芯片失靈等等小事故,都曾險些釀成可能導致人類滅絶的核子大戰。

人們知道,當今世界哪個國家領導人有意引爆核大戰的機率微乎其微,除非他們瘋了。不過, 人們沒有想到的是,核戰的發生很可能是無意中的事情。

黑熊誤當間諜

1962年10月25日晚,一輛卡車風馳電掣般地闖入美國威斯康星州某機場的一條飛機跑道上,要阻止一架飛機起飛——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短短幾分鐘前,位於明尼蘇達州的杜魯斯地區指揮中心的一名國民衛隊士兵瞄到了一個陰影;這個陰影正試圖爬上指揮中心的外牆圍欄。 衛兵隨即對陰影開槍,併發出警報。 當時他擔心這有可能是與蘇聯有關的襲擊。 隨後,區域內的所有空軍基地都瞬間拉響了入侵警笛。

情況在極短的時間內火速升級。 附近的沃爾克空軍基地,一名值守人員慌亂之間錯按了按鈕。 基地內的飛行員聽到的不是一般性的安全警示,而是命令他們緊急升空的緊急安全警報。 隨後現場火速行動起來,飛行員們各自奔向戰機凖備升空,而他們的戰機上都搭載著核武器。

當時正是「古巴導彈危機」巔峰時刻,每個人繃緊的神經都已瀕臨崩潰邊緣。 11天以前,一架間諜飛機在古巴拍攝到了秘密導彈發射裝置、導彈和卡車的圖片,這些動向都顯示暗示蘇聯正在調動部屬,凖備打擊美國境內的目標。 當時整個世界都明白,美蘇兩國只要一方發動襲擊,就可能導致無法收拾的局面。

美國空軍
美國空軍B-52遠程轟炸機可以搭載和發射核武器

不過,這次鬧出如此大動靜的其實並不是一個偽裝的敵人,至少不是人類。 那個在空軍基地圍欄附近鬼鬼祟祟蹓躂的家伙估計是只黑熊,而上述一切最終都是一場虛驚。

但是沃克爾基地的空軍中隊對此全然不知。 他們得到的命令是這不是一次演習。 當飛行員們穩坐駕駛艙內時,每一個人都堅信第三次世界大戰終於來了。

最終,還是基地的總指揮發現了問題。 一名反應速度極快的軍官趕緊跑出來,開上卡車把已經進入跑道的戰機截了下來。

今天的人們似乎早已忘卻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曾彌漫全球的核戰恐慌——只有那些古怪的生存主義者和巨富們還給自己留著核彈防空洞。人們對未來的擔憂轉向到了諸如氣候變遷等議題,而忘記了世界上還有大約14000枚核武器,加起來至少可以直接毀滅約30億人口,甚至引發核冬天,讓地球上物種滅絶。

據信除了一開始講述的美國機場「黑熊事故」之外,自核武出現以來,人類至少22次曾與核大戰擦肩而過。 很多毫無關聯的事件如一群飛舞的天鵝、月亮、電腦的小差錯或是宇宙間的異常天氣等等,都有可能引發核戰。 比如1958年,一架飛機陰差陽錯地把一枚核彈扔到了一家人的後花園裏,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那裏散養的雞群全給炸成蒸汽了。 最近的一次糗事是在2010年,美國空軍突然暫時喪失了與50枚核彈的聯絡,這意味著如果這些核彈自動發射的話,美軍既無法探測到,也無法阻止。

儘管現代核武器不僅造價昂貴,而且技術尖端複雜,美國還是為其在2019年至2028年的核打擊能力制定了4970億美元的預算。 過去歷史上發生的故事已經再明白不過地告訴我們,人類為其設計的嚴密安管措施只需一個失誤操作、或野生動物的好奇闖入,就可以輕易打亂。

核武指揮包
美國總統團隊隨時攜帶「核武器按鈕」的手提皮包

1995年1月25日,時任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成為人類歷史上首位啟動「核按鈕手提箱」的國家領導人。 俗稱「核按鈕手提箱」的皮箱裏內藏實施啟動核彈的指令和發射技術。

當時葉利欽方面的雷達監測員發現一枚火箭從挪威海岸邊發射升空,目睹這枚火箭的發射讓他們惴惴不安。 這枚火箭的目的地是哪裏呢? 會不會用來攻擊敵方? 「核按鈕手提箱」就在身邊的葉利欽慌忙召集他的高參們,商量是否要對此發起反擊。 在僅有的幾分鐘可供商量的時間裏,他們明白了這枚火箭是飛向大海的,不是一次襲擊。

事後證實那不是一次核打擊,而是一次科學試驗。 那枚火箭是用於研究極光現象的。 挪威科學家對引發了這麼一場大亂子備感困惑,因為這次發射計劃早在一個月以前就已經公開宣佈了。

問題的關鍵是,無論一次核打擊是由於信息不對稱、或者真實的目的就是用於攻擊,一旦核彈升空,這個過程則不可逆轉。 曾在美國總統卡特任期內擔任國防次長、並在美國總統克林頓任期內擔任國防部長的威廉姆-佩里說:「如果當時總統先生對這個錯誤警報做出誤判,那他將無意間啟動了一場核戰」。

他說:「一旦按下核按鈕,則無法挽回。 發射出去的導彈既不能召回、也無法摧毀」。

如此驚險,但又為何頻頻上演呢? 人類怎樣才能在未來避免此類事情發生呢?

防空洞
冷戰時期的防核武地下掩體如今成了遊人過客參觀的地方

揭秘核打擊

究其原因,目前有可能造成誤判的預警系統都是冷戰時期制定的。 鑒於真實的核打擊將不可避免地命中目標,為了避免眼睜睜地看著敵人的核導彈擊中目標,這類預警系統用於在自己的武庫受到攻擊前,能早期研判,並對敵方發動報復性攻擊。

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有數據支持。

美國老百姓所不知道的是,美國目前有諸多衛星在全天候靜靜地監視,這其中就包括軌道距地面35400公里上空的四顆衛星。 它們均處於地球同步軌道- 一個精凖地和地球相對位置不變旋轉軌道。 這就能對同一位置進行連貫監測,一旦有任何潛在的核威脅進行導彈發射,它們都能監測出來,並且是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的嚴密監測。

但是在導彈發射後,衛星無法對其軌跡進行跟蹤。 為此,美國還特別架設了數百個雷達站,用以監測導彈運行位置和速度,並計算出導彈的軌跡。

如果有足夠證據證明攻擊已然開始,總統隨即將被告知。 佩里說:「通常在敵方導彈發射五到十分鐘後,總統就會得到匯報」。 總統和幕僚們要做出是否進行還擊的決定,雖然這個特權沒什麼令人羨慕的。

佩里說:「雖然這套系統很複雜,但幾乎次次奏效」。

他說:「但是我們說的是一個很低的可能性,但是後果會非常嚴重」。

只需發生一次,世界就會面目全非。

Russia's Poseidon nuclear-armed underwater vehicle
匿身深海的核武潛艇隨時可以對敵對國家實施核打擊

任性的技術

造成虛驚的主要因素通常有兩個:技術性、或人為因素。 或者,如果我們太不幸,這兩個因素還會同時出現。 一個經典的技術故障案例就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佩里是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的屬下。

佩里說:「那可真是一場驚嚇」。

當日下午三點他接到一個電話,美國防空總指揮中心告訴他,監測電腦發現了200枚從蘇聯直接髮射出來的導彈正飛往美國。 但所幸的是,在和佩里通話的時候,他們已經意識到這不是一次真實的襲擊,而是一次電腦故障。

佩里說:「他們實際上已經在打給我之前就給白宮通了電話,他們打給總統進行匯報。 當時接電話的是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

佩里還說,所幸的是,他們在叫醒總統前又等了幾分鐘,在那幾分鐘內他們又得到最新情報,那是一場虛驚。但是如果他們沒等呢,而是馬上直接叫醒卡特總統的話,當今的世界可能就會翻天覆地。

佩里說:「再如果總統本人直接接到了電話的話,他只有五分鐘的時間來決定是否美國也向對方發射核彈。 這件事發生在半夜,根本不可能找來人好好商量」。 那以後,佩里再也不相信所謂的誤射只是個理論推斷,

「這會真實發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實可能」,佩里說。「我覺得也就是一念之間」。

後來得知,造成那場虛驚的原來是電腦中的一枚芯片發生故障,而這部電腦負責全美早期預警系統。 事後這枚芯片被更換,只花費了不到一美元。 這次事故發生的一年前,佩里還有一次類似的驚險瞬間。 那次是一名技術人員由於粗心,在電腦中運行了一個訓練教程,並且不留神把一個編造得跟真的一樣的敵方導彈發射詳細情報傳遞給了預警總指揮中心。

這就好比讓一個大腦幾乎都是錯誤信息的直立猿猴對能把一座城市炸平的武器做出判斷。 且不說那位粗心大意的技術人員,這裏真實需要令人揪心的是那些有權力啟動核打擊的人們,即國家領導人。

佩里說:「美國總統有發射核武器的絶對權力,他也發動核武的唯一人選,只有他一人能行使此權力」。 這一鐵律自杜魯門擔任總統時就開始實施。 在冷戰期間,這一決定權曾授予給了美軍的司令員們。 但杜魯門堅信,核武器是政治工具,所以應該由政客掌握。

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也延續了這一習慣。 無論他走到哪裏,他身邊都有一位攜帶「核足球」的顧問,「足球」裏面就是啟動美國核武庫的發射密碼。 無論當時特朗普總統是在山上、還是在空中的直升機內、抑或是在海面上航行,他都有能力啟動核打擊。 他所要做的就是說幾個字,即「共同毀滅原則」——MAD。 核打擊中,攻守雙方均一起滅亡,而釀成這一結果只需幾分鐘。

其實很多國際組織和專家都已指出,把這麼大的權力交給一個人負責是一個重大風險。 佩里說:「過去就有很多這樣的案例,比如總統喝醉了,或者剛服用了對判斷力有抑製作用的藥物。 他還有可能患有精神疾病。 這些案例過去都曾發生過」。

順著這個思路想得越多,令人膽戰心驚的可能性也就越多。 如果事發在深夜,總統是否已經入睡? 如果是需要在幾分鐘內就要做出的決定,就算是喝上一杯咖啡,意識也不會那麼快就恢復。 無論如何,在這種情形下,國家元首的大腦決策是不可能達到峰值狀態的。

1974年的八月,就在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深陷「水門事件」並即將被迫辭職的當口,他的健康狀況出現了病態的抑鬱症狀,並且情緒不穩定。 當時有傳言說他身心俱疲,整日酗酒,而且舉止怪誕,甚至一名特工還曾經看到他吃狗糧。 據報當時的尼克松總在暴怒、酗酒和服用烈性處方藥之間。 但更令人擔憂的是,他依舊掌握發射核武的權力。

另外,負責保衛美國核武庫的軍人也存在酗酒中毒問題。 2016年,幾名在美軍一個導彈基地服役的飛行人員供述曾服用包括可卡因和迷幻藥等毒品。 最終,其中的四人被判有罪。

核武
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放原子彈之後的航拍照片

如何避免核災難

由於對差錯造成的核災難的擔憂,佩里日前與他人共同出版了一本書:《按鈕 - 新核武競賽和自杜魯門到特朗普的總統權力》。 這本書的另一作者是一家防止核擴散的慈善組織Ploughshares基金會負責人湯姆-考林納。 在這本書中,兩人列舉了目前核武監管中的缺陷,並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

首先就是取消此事僅由一人決斷。 發射這類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決定應採取民主方式,這樣就過濾掉由於精神狀態存在缺陷而對決策產生的影響。 就美國而言,這需要通過眾議院投票表決。

佩里說:「這無疑會導致發射核武的決定緩慢」。 通常認為,對核打擊的反應速度應該要快,且一定要趕在反擊能力被摧毀前。 但即便很多美國城市和所有的陸地發射導彈都被敵方的核彈夷為平地的話,戰時政府依然可以下令核潛艇發射核武。

考林納說:「反擊一定是在得到對方發起攻擊的確鑿事實基礎上。 永遠不要對一個預警動真格的,因為有可能是虛驚一場」。 而確信攻擊是真實的是真實的是一辦法就是等被敵方核彈擊中。

以平穩的節奏進行決策將使各國在「共同毀滅原則」上不僅保持核武威懾,而且能有效避免由於誤判導致的核戰爭。 比如,一隻爬過圍欄的熊。

中國核武
中國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其次,佩里和考林納以此促成各擁核國家保證只有在受到核打擊的時候才動用核武,並永遠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考林納說:「中國就是一個有趣的例子,中國使用的就是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政策」。

他說:「中國宣佈在危機中保證不首先使用核武。 由於中國把核彈頭和發射用的導彈分別管理,所以這個政策是有效的」。 這就是意味著中國在發動核打擊時,必須將核彈頭和導彈合二為一,這一切都在眾多衛星的監測之下,一舉一動都應該會被察覺。

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和俄羅斯反倒沒有這一政策。 他們自行決定發射核武器,甚至可以作為傳統的戰爭手段。 美國總統奧巴馬執政期間曾考慮過確立不首先使用原則,但後來這一動議被不了了之。

最後,兩位作者認為各國均將在徹底放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方面受益。 究其原因,就是陸基導彈很可能會被來襲的核彈摧毀,而且陸基導彈在可疑攻擊沒有確認之前,是最有可能被倉促部署的。

另一種可能就是在襲擊被最終確認為虛驚後,賦予核彈自毀功能。 考林納說:「有趣的是,這種方法在導彈試驗時被廣為使用」。

他說:「試驗導彈偏航就會自毀,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把這項技術用於部署的導彈上去。 其實就是害怕對手能破解並遠程遙控,最終讓核武失效」。

另外一個國家也可能由於自己的技術「自食苦果」。 由於人類越來越依靠複雜的電腦運算,業內人士越來越擔憂黑客、病毒或者人工智能將有朝一日發動核戰。

考林納說:「我們相信由於網絡襲擊風險愈來愈高,假警報的發生的機率大幅增加」。 比如一個控制系統可能假裝分析有導彈來襲,但這會唬弄國家元首,由此按下核按鈕發動反擊。

還有一個更廣泛的問題,每個國家都希望自己的核武能反應迅速,並且容易使用,簡單到一個按鍵解決問題。 這種思路讓預防核戰更難管控。

儘管冷戰結束多年,考林納仍指出如今使用的流程依舊會造成「晴天霹靂般」無緣無故的攻擊,而當今的世界本來就瞬息萬變。 諷刺的是,很多專家認為,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其實就是這些本來造出來是要保護人類的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