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影 瑞典導演拍平凡媽媽反核揪人心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北13日電)瑞典紀錄片導演歐斯卡森作品「漢娜反核日記」應邀來台灣「核電影」影展放映,影片紀錄反核公民運動,故事結尾並不樂觀,導演表示,希望能引起眾人對能源政策可有更多討論。

歐斯卡森(Fredrik Oskarsson)的「漢娜反核日記」(Nuclear Neighbour)紀錄芬蘭漢尼奇維(Hanhikivi)在日本福島發生核災後決定建蓋核電廠,小鎮女教師參與當地公民反核運動的過程,拍攝時間橫跨4年。

漢娜和先生因選擇孩子成長環境,特地選擇搬到鄉村地區,卻因市政府通過建核電廠,將她捲入反核運動。在工作和家事之外,夜裡經常必須在燈下寫陳情信、準備演講以及到首都遊說國會議員、號召串連、上電台和電視節目抗辯等活動。

隨片來台、映後與觀眾互動的歐斯卡森表示,他和漢娜一樣是平凡普通人,都是因為住家近核電廠或預定計畫,不得不參與核電相關議題。

本片剪接明快,觀眾隨著鏡頭看到漢娜堅定地到市府、投資核電企業客觀陳述反核理由。她還到日本瞭解當地核災受害家庭親身經歷,影像平鋪直述,但漢娜悄悄流淚時,牽動所有觀眾的情緒。

漢娜和伙伴透過民主程序的理性抗爭,最後仍無法改變政府政策。在芬蘭貿易重要伙伴俄羅斯注資後,漢尼奇維核電廠計畫確定執行。

影片結尾,漢娜直視鏡頭說:「我們已盡力。」淚無語的流下。這樣沮喪意味的結尾並未終結鏡頭另一頭歐斯卡森的接續抗爭。他帶著影片到世界各地放映,他表示,這樣開放式的結尾希望能引發人們對能源政策可有更多討論。他並希望傳達,人們需互助進而推動改變的理念。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9月舉辦第3屆核電影影展,27場放映全部免費入場。今天起到16日,還有多部受關注的影片陸續放映,包括聚焦日本的「一個人的福島」、「福島漁民物語」。關心全球核發展現況的「核子非洲的黑暗秘密」、「紐約核電危機」。

16日壓軸影片為依照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撰寫的報導文學所拍攝的「車諾比的悲鳴」。10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