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全區供水 農田分2大區輪作

農民反映農業供水問題外也認為休耕補償只給地主,代耕農什麼都拿不到。(呂筱蟬攝)
農民反映農業供水問題外也認為休耕補償只給地主,代耕農什麼都拿不到。(呂筱蟬攝)

今年初因為全台大旱影響農業供水,桃一灌區原應在2023年停灌,卻臨時被通知提早於2022年停灌而損失慘重。農田水利署2日強調,將打破以往灌區,桃園改為A、B兩大區輪作供水,不會有過去連續無水可耕田情況發生。

自由決定是否轉旱作

農田水利署昨天在桃園市舉辦「水資源競用區耕種制度調整方案2.0說明會」,林姓農民在會中反映,去年2期休耕,今年1期因為全台缺水沒得種,而2期收成又不好,原本灌區應該後年才輪到停灌,最近又收到消息突然提前變成明年停灌,早就下訂秧苗、肥料等,將損失慘重,而且不少青農還是接受農糧署政策貸款購買農耕機具,如今貸款還要繳,生計卻沒有著落,不知如何是好。

農田水利署長蔡昇甫強調,明年桃園全區皆會供水,但會按照耕作作物所需用水量而定,最新的水資源競用區2.0版本,是將桃園分為A、B區2區大區輪作,農民可自由決定要種水稻還是參加生產環境維護或轉為旱作,但會依照種植的作物所需水量給予供水。

代耕農盼政策別反覆

農業局解釋,原本的1.0版本依照灌區不同,可能會發生連續2期休耕、1期減量供水狀況,農民反映生計受到影響才會改成最新2.0版本,改制後桃園分為A、B兩大區輪作,第1年全年供應充足水源,農民就可自由種植水稻;隔年減量供水時,政府就鼓勵農民轉作需水量較少的農作或是直接轉作旱作,之後以此每年兩區輪作,因此減量供水並非停灌,如此即可維持低度水量耕作,維持生產力。

也有代耕農說,休耕雖然政府會補助,但獎勵金都是給地主,農民根本拿不到這些獎勵金,一般1期稻作收成利潤會比較好,2期稻容易碰到颱風收成相對差,地主偏向休耕領獎勵金,底下的代耕農民實際領不到錢也無可奈何,更希望政府政策不要反反覆覆,讓農民無所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