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農改場輔導高架栽培 草莓增產1.5倍

草莓屬於高經濟作物,桃園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新技術,以栽培介質、養液管理技術等,輔導草莓農轉型高架栽培生產模式,對照土耕栽培約可增產1.5倍,省工的高架栽培成為台北市內湖、桃園及新竹關西等地草莓栽培新趨勢。

國內草莓栽培面積約527公頃,以苗栗縣為主要產地,種植面積約占國內8成8,其次則有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輔導轄區的新竹縣、桃園市及雙北地區,種植面積也有約25公頃。

桃園區農改場說明,開發適合草苺高架栽培的介質、養液管理技術與優質安全生產方式,除了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擴大經營規模,且兼具容易保持田區清潔衛生及減少病蟲害發生等優點,對於生產者及消費者都是雙贏局面。

傳統草苺栽培以露天土耕栽培為主,過程需要整地、作畦、鋪塑膠布、定植、除葉、摘匍匐蔓、施肥及採收,工作時需要彎腰曲背長期下來恐有職業傷害,加上草苺多以小農經營為主,近年來許多農友紛紛轉型為高架栽培,另有青年農民返鄉務農,選擇投入草苺產業經營,幾乎都是採用智慧農業高架栽培模式。

有草莓農說,高架栽培初期投入成本大,不計算溫網室設施,單以設置雙層鍍鋅錏管、花盆架高架設施,每分地成本約80萬到100萬元。

桃園區農改場說,高架栽培草莓,具有增加單位面積種植株數優勢,選用適合的介質及養液處理下,可以有效提升單位面積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