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342公頃汙染農地 恢復生機

桃園市在工商業發展過程中,因早年灌溉系統未妥善分離,汙水直接流入農田造成土壤汙染,環保局自2003年起投入汙染農地整治工作,至今改善完成342公頃列管農地,市府25日宣布將還地於民,恢復生機後的農田可重新耕作,也再次宣誓加強農地汙染防治的決心。

桃園市長鄭文燦說,桃園市工商業隨著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早期礙於灌排系統建置不完善,工廠廢水全流進灌溉渠道造成農田汙染,環保局自2003年起投入汙染農地整治,至今全國總計列管農地約1156公頃,桃園市則有342公頃,已在今年全改善完成。另外也向環保署爭取「桃園市農地汙染源預防管理計畫」,針對高汙染潛勢圳路執行24小時自動連續水質監測,並規畫可行的汙染防治策略或協助農田水利署評估合適的替代水源,杜絕工廠非法排放及農田再受汙染。

農民復耕 品質如同以往

環保局表示,在2015年前完成約61公頃農地整治,之後分年分區規畫4個期數的農地汙染改善工作,整治面積約281公頃,終於在今年10月如期達標,早期雜草叢生荒蕪的農田,如今已有多處成功復耕。陳姓農民在蘆竹從事代耕,他說,過往有好幾筆農田被重金屬汙染,收成的稻米全數被載去銷毀,這幾年政府相關單位陸續將汙染農田換土跟翻土,恢復耕作後種出來的品質跟收成量都和以前差不多。

確保食安 定期土壤檢測

環保局也說,落實汙染預防是下一步重要工作,除已推動的新街溪、埔心溪及南崁溪流域廢汙水排放總量管制,以及針對工廠監督與稽查外,為確保食安問題,將定期執行土壤採樣與檢測工作,捍衛環境保護也要讓綠金再創經濟生機。